设在小学的教育部幼稚园各录取120名学童,组屋底层的幼稚园则招收80名孩子,每班不超过20人。教育部发言人受询时说,有120名K1孩童的幼稚园,将配有六至八名教师。教育部也将与其他学前教育业者分享幼稚园所使用的课程和本土化教材,希望协助提升新加坡国学前教育的整体素质。教育部幼稚园为孩子提供可全面发展的课程固然好,但若想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对孩子有热忱的幼稚园教师更为重要。家长希望幼稚园课程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主,让孩子从玩乐中学习,有快乐的童年。教育部下午在榜鹅的培景小学为家长举办首场教育部幼稚园课程介绍会,约150名家长出席,他们也在介绍会后让孩子现场体验教师示范课程。
受访家长对课程感到满意,但希望幼稚园的教师素质一样高,能把“听起来不错”的课程精髓教授给孩子。郭宏声(37岁,营运经理)已为四岁的儿子报名幼稚园,他对幼稚园由教育部开办感到放心,也相信教育部了解小学教育,可让孩子更好地过渡到小学,并希望孩子在幼稚园获得的是学习兴趣,而不是学习成绩。但他说:“方案和执行是两回事,有好的课程,一定要有好的老师才能达到效果。这些教师必须对幼教有热忱,了解孩子的需要和不足,并能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不擅长的方面有学习兴趣。”另一家长陈振兴(41岁,采购员)有同样的看法,因为四岁的儿子比较顽皮,他认为教师能在孩子身上花心思,比课程内容本身更重要。他的儿子目前就读一所非盈利幼稚园,他也为儿子报名拼音班,每星期上课一次。他认为教育部幼稚园的语文课程包括拼音内容,而且幼育综合课程强调寓学于乐,能够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满意。家长柯伟强(32岁,IT顾问)则对课程重视双语教育感到开心,他四岁儿子在家讲双语,幼稚园可帮忙加强儿子的双语能力。家长刘沛欣(31岁,市场调查员)的四岁儿子不喜欢讲华语,幼稚园的母语课程注重听说能力,刚好是她所希望的。对于课程内容本土化,受访家长并没有特别反应,他们认为“有比没有好”,家长更重视孩子在幼年时期有全面发展,能享受童年。柯伟强说,希望孩子在进入小学前不要有压力,而是有快乐的童年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