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达马来半岛英语怎么拼写?

问:
 新加坡的达马来半岛英语怎么拼写?

 

 

 

答:
 新加坡 早期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 3世纪 , 中国 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半岛末端的岛屿”。史料记载, 1320年 , 元朝 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龙牙门”或许就是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 1330年 ,一个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首次来到此地,将其命名为 Pancur (泉水),当时已经有 华人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海城)的,是 1365年 的《爪哇史颂》。类似的名字还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一份 越南 文献上。一直到14世纪 末,梵文名字 Singapura (意为“狮城”)才首次出现。
    当时,暹罗(即今天的泰国 )以及位于爪哇岛的马加帕希帝国(Majapahit Empire)争夺着新加坡的控制权。根据马来文献的记载( Sejarah Melayu ),新加坡在一次与马加帕希帝国的战争中失败。但是一名巨港( Palembang )的王子,Iskandar Shah,之后杀死了当地的领袖,并自己宣布成为新加坡的新统治者。此后不久,他就被赶走,目前并不清楚到底赶走他的是暹罗人还是爪哇人。之后他逃亡北方 马来半岛 的麻坡( Muar ),并在那里建立了马六甲苏丹国,而新加坡则是苏丹国中重要的一部分。
   现代新加坡的建立
   18世纪中叶,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他们在槟城(1786年)和新加坡(1819年 )建立了贸易港,并从荷兰人那里抢得了马六甲( 1795年 )。
   1818年 末,印度总督哈斯丁勋爵(Lord Hastings),决定授权明古连(Bencoolen)总督 莱福士爵士(Sir Thomas Stanford Raffles)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1819年1月29日,莱福士在考察了附近岛屿后登陆新加坡。第二天,他就与Temenggong Abdu”r Rahman签订了初步的协定,在当地建立一个贸易港。虽然Temenggong是实际的统治者,新加坡是柔佛-廖内-龙牙(Johor-Riau-Lingga Sultanate)马来苏丹国的一部分。柔佛苏丹Abdul Rahman在前一年已经和荷兰人签订了条约,他的王国其实已经处于荷兰的统治之下。显然莱福士面临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但是,莱福士知道柔佛内部对这位新苏丹的合法性有很大的分歧。Abdul Rahman苏丹是前一位苏丹的小儿子。莱福士成功地将被流放的长子Tengku Hussein偷渡回新加坡。1819年2月6日,莱福士宣布Tengku Hussein成为受大英帝国所承认的柔佛苏丹。一份新的正式条约签署,授权英国在新加坡合法地设立工厂。该举动遭到荷兰的马六甲以及爪哇总督的强烈抗议。
   英国政府在1819年8月之前并不知道莱福士与荷兰人的冲突。而当他们知晓时,新加坡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一块殖民地。更何况,英国曾经在拿破仑战争中对荷兰有恩惠。到1820年时,新加坡开始为英帝国产生利润,三年后,新加坡的贸易额已经超过槟城。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地得到确立,2个新的条约正式签署。
   第一个是 1824年3月的《英荷条约》(Anglo-Dutch Treaty)。根据此条约,荷兰撤销所有对英国占领马来亚、新加坡的反对意见,并将他们在马来半岛和印度的所有基地让给英国人。作为回报,英国同意将其在苏门答腊的基地让给荷兰。在马六甲海峡中划出一条分界线,两国各自取其南北两端。该条约也有效地削减了柔佛苏丹国的影响力,它的国土被分成三份:位于马来半岛的柔佛以及新加坡(已经正式属于英国),和廖内群岛(由荷兰控制,今天是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
   第二个条约是8月与苏丹Hussein和Temenggong Abdu”r Rahman签订的,两个人同意将岛屿的管辖权让给英国,而因此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现金回报。
   海峡殖民地
   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三个英国位于马来半岛的殖民地,于1826年成为海峡殖民地,受到英属印度当局的管辖。到1832年,新加坡成为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海峡殖民地正式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由位于伦敦的殖民地办公室直接管辖。
   随着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发展以及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东亚和欧洲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后,随着当地橡胶种植业的发展,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纪末,新加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1873年到1913年间,当地的贸易增长了八倍。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区域内的移民。到1860年,人口已经增长到80,792,其中华人占到61.9%,马来人和印度人分别占13.5%和16.05%,其他人种,包括欧洲人,则占到8.5%。
   1921年 ,英国在新加坡修建了一个海军基地,之后又补建了一个空军基地。小岛的繁荣与平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打破。日本飞机于1941年12月8日子夜时分开始轰炸这座沉睡的城市。 1942年2月15日 ,新加坡沦陷,并被重新命名为“昭南岛”( Syonan )。被占领出时,很多华人被日军大屠杀 。日本统治了该地区达3年半,直到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
   迈向自治
   1945年9月,英军回到新加坡,英国军管开始。到1946年3月,军管结束时,海峡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直辖殖民地,而槟城和马六甲则于1946年成为马来亚联盟(Malayan Union)的一部分,1948年成为马来亚联邦的一部分(Federation of Malaya)。
   战后的新加坡已经与战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总督的权力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组成的顾问组成立。该体系于 1947年7月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虽然总督依然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人民已经有权选出立法会议中的6名成员。
   1948年6月,由于马来亚共产党企图使用武力夺取马来亚及新加坡的政权,新加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持续了长达12年。到1953年底,英国政府任命了一个由蓝带尔爵士(Sir George Rendel)率领的考察组重新评估新加坡的宪法地位,并提供相关建议。政府最后接受了蓝带尔的建议,并最终修改新加坡的宪法,赋予新加坡更大程度的自治。
   1955年的选举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新的登记制度使原本只有75,000人的合格选民增加到300,000人。而且华人选民的数量首次大幅度增加。最后,劳工阵线(Labour Front)取得10个席位。马绍尔(David Marshall)于1955年4月6日成为新加坡的首任首席部长(Chief Minister)。他领导的劳工阵线与巫统(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 UMNO)及马华(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组成联合政府。
   在与伦敦关于新加坡完全自治的宪制谈判破裂后,马绍尔于1956年6月6日辞职。林有福出任新的首席部长。1957年3月由林有福所率领的代表团成功地在伦敦与英国方面达成协议。1958年5月28日,双方在伦敦正式签字。
   新加坡在1959年取得完全自治。当年5月新加坡的第一次大选举行,选举第一届完全民选的立法会的51名成员。人民行动党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在选举中获得了43席,成为第一大党。6月5日,新加坡总督古德爵士(Sir William Goode)宣布新宪法生效,新加坡成立自治政府,他本人担任首任元首( Yang di-Pertuan Negara Head of State),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当时,人民行动党与共产党合作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共产党人控制了许多大众组织,特别是工人及华校生。两党的合作并不十分愉快,双方都在利用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中间派希望与非共产党的马来亚合并并独立,而共产党人则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的共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