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的新生,首半年的学习压力将比学长少许多,这是因为法学院决定废除过去的等级评分制,协助新生更好地适应课程,让他们有更大的空间探索自己在法律方面的兴趣。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院长陈西文教授和副院长(学术事务)黎辉伦教授领导的课程检讨委员会,一年多来收集了各方意见,包括法学院的咨询委员会、毕业生,以及100多名法律系学生后,1月28日公布课程的改变。新生在一年内必须修读六个单元,这包括侵权法、合约法、刑事法、法律分析与研究等,其中两个单元是半年的课程,另四个是全年课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来届实行新生首半年测验“不算分”,虽然新生在首半年将体验“不算分”、只有“及格或不及格”的学习生活,但他们仍须参与测验,再听取讲师和导师的反馈。到了下半年,他们才回到传统的等级评分制。法学院其他年级的课程则保持不变。陈西文教授希望法律系的学生能做得更多,而不是只专注成绩。废除首半年的评分制,希望能激发学生对法律的热爱,把法律工作当成未来的事业。他也说,法律系学生向来比较熟悉普通法,新课程将扩大他们接触民事法的机会。大一新生必须修读“纵观新加坡法律”,让他们认识新加坡和区域的司法制,也有机会参观法庭、监狱或国会大厦。大二生则必须修读“亚洲司法制”,认识回教法、中国法、东南亚和跨境司法权限。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课程的改变,顺应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祝全教授上周所宣布的办校方针。陈祝全教授说,校方有意从今年或明年起,分阶段在不同的科系和学院实行大一不算分制度。
大一学生日后仍须参与测验和考试,但他们只会在测试后知道自己是否及格,而不会像以往那样,得到等级评分。更重要的是,大一学生在各种测试的表现也不会计算入他们最终的成绩平均分数(cumulative average point)。校方的长远目标是在全校落实这个举措。陈祝全说:“我们觉得有必要减少人们过度看重成绩、认为成绩是一切的心理。我们也希望这有助学生尝试不同的课程,在学术追求上挑战自我。”
有更多实践培训机会,除了上述两大改变,陈西文教授也透露,第三个转变是让学生通过法律诊所和侧重实践培训的课程单元,有更多汲取实际经验的机会。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每年录取约250名新生。今年5月起,法学院强制规定大二生提供至少20个小时的无偿服务,学生也可以自行展开自己的无偿项目。另外,法学院也将设立两个新的研究中心:一为金融法研究中心,让海内外的银行、律师、学者有定期交流的机会,为银行与金融法的管制和发展提供意见,促进新加坡的金融业;另外,法学院也将与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合作,设立海事法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