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助低薪工人模,优于最低工资制。理公署部长林瑞生指出,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未采纳最低工资制的国家,并认为该制度有优缺点,不容易在放大制度优点的同时将其缺点最小化,很多时候形成“零和游戏”。新加坡帮助低收入工人的模式优于最低工资制,这个模式结合工资补贴、就业奖励、培训津贴,同时协助工人提高工资、技能和生产力,并为他们规划事业发展。总理公署部长林瑞生(东海岸集选区)昨天以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身份,对新财政年预算案提出看法时说,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未采纳最低工资制的国家。他认为该制度有优缺点,不容易在放大制度优点的同时将其缺点最小化,很多时候形成“零和游戏”。

林瑞生说,新加坡多年来检讨世界各地实行最低工资制的方法,发现根本没有统一的做法。例如,美国虽有最低工资,却同时推行所得税补贴;澳大利亚为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德国则让特定行业实行最低工资制。“我们探讨落实将长处最大化和短处最小化的最低工资制,尽管有关模式还在演变当中,从职工运动的角度出发,我们今天有了一个初露雏形的模式。”
林瑞生口中的模式涵盖了让平均月入不足1900元的工人受惠的就业入息补贴计划、津贴低收入工人接受培训的就业培训计划,以及职总去年推出的“渐进式薪金”模式(Progressive Wage Model)。 在渐进式薪金框架下,每当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人达到一个薪金水平时,劳资政伙伴就会探讨提高技能和生产力等,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薪金,不让薪金停留在特定的水平,并为这些工人规划事业发展。例如,由劳资政代表组成的清洁工友事务小组,去年10月建议本地清洁工人基本起薪至少应为1000元,受过训练操作清洁机器的工人及清洁督工,则可赚取更高的薪酬。作为展开政府财政政策国会辩论以来首名发言的内阁部长,林瑞生昨天也突出新加坡工人的两大愿景,即在各行各业强化新加坡人核心,以及打造包容的新加坡社会。他重申,新加坡人核心不表示这个核心纯粹由新加坡人组成,工运欢迎外籍员工劳动力“成为我们的伙伴和朋友”。在打造包容性社会方面,林瑞生表示工运希望全面提升技能、生产力和工资,让所有新加坡人从事待遇更好的工作,从而改善生活素质。“我们希望看到一个相互尊重和关怀的社会,大家同心协力……新加坡已从第三世界国家过渡到第一世界国家,可是,从工人的角度出发,许多工作还停留在第二或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我们必须快速地改变这些工作。”
七工运议员为各阶层工人请命。如同两天来参加国会辩论的其他七名工运议员,林瑞生也不忘提醒应“重视每名工人”,为每个人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七名工运议员分别为年长工人、低收入工人、妇女、专业人士、经理及执行人员,中小企业或服务业工人、自雇人士和刚加入职场者请命。代表自雇人士及自由工作者发声的工运议员洪鼎基(宏茂桥集选区)昨天说,不论是德士师傅、成人培训人员或导游等自雇人士,都希望社会认同他们所做的贡献。这名全国德士师傅协会的顾问希望德士师傅被视为共同拥有车子者,而不光是租下车子的人。他说,身为自雇人士,德士师傅不能从新推出的加薪补贴计划中受惠,他们希望与其他受雇人士享有同样更高额的就业入息补助金。新预算案让可从就业入息补助计划下受惠的自雇人士,不再只能得到保健储蓄户头补助,也可以现金方式,领取其中10%的补助。洪鼎基也提议探讨把德士师傅所缴付的税务转入他们的公积金户头里,进一步加固他们的医药保健、住房和养老需要。另一名工运议员任梓铭(蔡厝港集选区)则吁请企业给予刚毕业者公平受雇的机会。他建议成立全国青年孵化基金,让年轻的新加坡人有机会提出创意点子,并取得测试点子的资金。
工运七大愿望是什么?林瑞生希望举国上下,特别是劳资政协作伙伴能带动企业和工人,一起追求更美好的新加坡,一个懂得珍惜、善待和尊重每个工人的国家。他勾勒出工运的七大愿望:
全民就业、高经济增长
年长工人:待遇更好、可工作多几年
低薪工人:改善工作条件,工资增长更高
妇女:兼顾事业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