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华文语文特选课程20周年纪念论坛上,几位杰出语特毕业生与学弟学妹分享经验,道出语特课程如何为他们的事业创造无限可能。
论坛题为“作育英才二十载,继往开来传薪火”,受邀出席的五名嘉宾,包括第一届语特毕业生、现任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副院长陈志锐博士;曾获总统奖学金,目前是新加坡总理公署人口秘书处司长的沈颖;新电信副财务司长陈娸;华文教研中心项目专员董家威和新传媒华文新闻组助理监制彭彩彬。
论坛主席陈志锐针对语特生的志愿和出路时指出,和他一起出席论坛的嘉宾服务不同领域,证明语特学生不是局限于从事与华文教学有关的工作。不过,即使他们的工作和华文没有直接关联,华文也会跟随他们一辈子。
沈颖(35岁)提出意见时也举例说,她现在时常有机会和旅居海外的国人,尤其是在中国工作的新加坡人和新移民打交道。但她认为,语特学生所占的优势,应该更宏观来看。
她说:“把观点拉开,我们有允许掌握双语的条件,英语没有问题,中文也能达到某个境界。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即便你没有刻意寻找和中国有关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也会找上你。”
在这一点上,参与论坛的在籍语特学生也有非常积极的看法。南洋初级学院的孙宇慧不仅修读语特,也是中国通识课程的学生。
1990年开办的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简称语特)虽然旨在培养精通双语的华文专才,但这并不意味语特毕业生只能在语文领域里放异彩。事实上,不少杰出语特毕业生正在不同领域发挥所长,而即使他们的工作和华文没有直接关联,“华文也会跟随他们一辈子”。
本文转载自: 新加坡留学网http://www.eistudy.com
新加坡旅游,机票,房产,留学,公寓等项目,详情请拨打免费热线:400-7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