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制造业在一项评估企业管理素质的调查中表现优越,整体表现在22个国家中排行第六,但在设定目标与建立重人才的文化方面则有待改善。全国生产力与延续教育理事会首次针对新加坡制造业者展开调查,研究新加坡企业的管理方式在国际上的定位,并找出可改进的地方。全国生产力与延续教育理事会首次针对新加坡制造业者展开调查,研究新加坡企业的管理方式在国际上的定位,并找出可改进的地方。新加坡以3.08分的整体成绩排名第六,领先于英国与意大利(皆3.03分),在美国(3.35)、日本(3.23)等国家之后,满分为5分。

过去10年,21个国家已在新加坡之前采用这项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设计的调查,调查根据制造业者的营运管理,监督管理、目标管理以及人事管理四个环节,评估制造业的整体管理素质。新加坡在人事管理的表现最佳,以2.92分排第四,排第一的是美国,获3.23分。人事管理分数越高,代表公司有更健全的人事策略以肯定与留住人才。尽管如此,报告建议新加坡企业高层须建立更重人才的文化,吸引与培养人才。
调查显示22个国家中,新加坡制造业管理素质排第六。新加坡在目标管理方面的排名最差,以2.99 分排第九,最高为日本的3.34分。这个环节评估企业是否设有效的目标并跟进成果。报告建议,公司应设更全面和一致的目标,而不仅是追求财政业绩。其他建议包括,应更有效地传达与监督关键绩效指标。其他环节如营运管理则评估公司如何采用“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生产方式、善用资源,新加坡以3.13分在这个环节排第七。监督管理的环节则看公司改进业务与员工表现的能力,新加坡在这方面获得3.33分,排第八。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昨天出席由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举办的“创新与生产力研讨会”时,透露调查结果。他说:“虽然我国在各环节的排名都在前十名,但企业还有进步的空间,应继续寻求突破。企业要创新就要有积极面对改变与挑战的文化,这须由企业领导带领。”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展开管理调查的时期不同,成绩不可作同期比较。但各国采用的是相同的调查模式与指标,可作实质的参考。共有408家业者参加新加坡的管理调查,54%是跨国企业。报告指出,制造业的良好管理素质主要因较多的跨国企业表现优异,因此建议企业互相学习。跨国企业的整体分数为3.26,比非跨国企业的2.84高。中小企业亮点公司董事经理陈兰香受访时说:“中小企业的挑战是资源与人力较少,管理方式或许没有跨国企业专业。但小企业员工少,管理层与员工的互动较紧密,人事管理方面不一定较逊色。”另外,报告也显示企业的管理素质越高,营业表现越出色。政府鼓励业者,参考建议来改进管理方式,从而提升业绩。制造商总会属下的新加坡创新与生产力学院昨天通过常年研讨会向在场400多名业者推广创新经营模式,至今与劳动力发展局为数百家公司提供咨询与培训。接下来,学院会展开研究进一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协助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