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学 回国就业还是留在新加坡工作?

  新加坡就业大环境的改变,让一些留学生感到留下来的不易。孙建平:中国政府在2008年就制定了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千人计划”。入选学者,在科研经费方面有保障,待遇也享受政府津贴。 虽然郑鑫拿的奖学金不需要他签必须留下来服务的合约,但他还是想留在新加坡工作,并希望尽快申请永久居留权。 张今发现自己开始喜欢上新加坡。尽管是北方人,但对新加坡的气候很适应,也喜欢这里的美食,如叻沙、肉骨茶、辣椒螃蟹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积极在海外招揽人才,提供的条件也越来越优越。11月中旬就有六所中国大学来新,向即将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手。另方面,受新加坡人力部新政策的冲击,不少留学生也对去留问题费思量。
 
   中国大学上门“抢人才”,留学生去留费思量。六所中国大学11月中旬来新加坡招聘,分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举办了针对即将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招聘洽谈会。这六所大学来自中国上海、武汉、重庆和成都。其中包括一所985大学、两所211院校。985和211是中国政府扶持优秀大学的两项计划。入围这两项计划的院校,可以分别被理解为中国的顶尖大学和重点大学。这六所来新加坡招聘人才的大学,在招聘洽谈会上分别进行了宣讲,介绍各自学校和自身优势,还介绍了各自的“人才计划”,以及招聘条件和所需人才的专业领域等。这次招聘所涵盖的专业相当广泛,除工程类的教学与科研岗位外,招聘领域也扩大到基础学科,经济与管理,以及外语、教育、政治、哲学等人文类科系。其中有的大学还清楚列明招聘条件,如: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国外高校和著名研究机构任职1年以上并获得突出成果等;同时他们也列明各校的“人才计划”能为获选人才提供的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安家费和购房补贴等优惠。在招聘会现场,有不少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当场递交了个人资料,并进行了初步洽谈。
 
   中国对海外高端人才求贤若渴,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研究员孙建平说,他最早是在2009年留意到有中国高校来新加坡招聘人才。最早来的一些学校,知名度不高,有的属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省份,开出的招聘待遇也不高。不过他观察到,这几年来新招聘的中国大学越来越好,开出的条件也越来越高。孙建平21年前来自上海,在新加坡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他是去年成立的“新加坡创新创业协会”会长,对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的措施相当熟悉。他说,中国政府在2008年就制定了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千人计划”。之后一些省市也推出了自己的优惠措施,诸如“青年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等等。入选这些计划的学者,不但在科研经费方面有保障,而且在个人待遇方面享受政府的津贴,在买房、安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都会受到特别照顾。孙建平说,最近他的一位前同事,就被中国的一家研究机构“挖”走。“对方细致到什么程度?不但在几年内长期追踪这位学者的科研成果,而且开始与他接洽后,邀请他全家到该研究机构所在的城市访问,把全家人的需求都考虑得妥妥帖帖。这位前同事后来感慨说,完全没有可以挑出毛病的地方。”
 
孙建平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在吸引人才方面,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强调“报效祖国”,而年轻一代的想法也与以前不同。所以中国的用人单位会尽量提供不比海外差,甚至比海外更好的待遇。不过孙建平认为,他那位前同事选择回去的主要原因,还不是因为待遇。这位同事曾表示,更看中的是学术自由、研究经费充裕、研究成果能更快转化为产品。这些方面中国都越来越不输给新加坡。而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前景更为乐观。
 
   想留下,已变得越来越困难?来自中国吉林的郑鑫,2009年来国大攻读博士,研究方向主要是医疗用机器人和图像处理。即将于明年毕业的他,也和同学一起去了六所中国高校在国大举办的招聘洽谈会。他说,这对许多即将毕业的同学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这也充分说明了,国大是一所好学校。郑鑫已有自己的就业意向,并不太担心找工作的事。他说,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完成论文,出席招聘会只是想去了解一下“行情”。他在新加坡求学四年间,参与过不少社会活动,包括新加坡会馆的活动,他感觉自己已融入新加坡。虽然他拿的奖学金不需要他签必须留下来服务的合约,但他还是想留在新加坡工作,并希望尽快申请永久居留权。最近有留学生在网上提到,他路过学校图书馆看到有招聘活动,就去拿了本小册子看,工作人员上来询问他的身份,当知道他是外国留学生时,居然立刻把到处分发的小册子从他手中拿走,令他哭笑不得。而郑鑫表示,今年留学生在新加坡找工作的确难度增加。因为有不少公司或机构在招聘时注明只招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供留学生应聘的职位大大减少了。而即便是开放给他们申请的职位,新加坡人也占有优势,因为不须要申请准证,用人单位会少很多麻烦,而政府也鼓励优先聘用新加坡人。
 
在郑鑫认识的留学生中,有人就因为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或因为就业准证一时申请不下来,而只能选择先回国。这种情况在几年前很少听说。人力部最近宣布,明年要把申请就业准证的最低工资调高到3300元,也引发不少留学生的担忧。因为国大的本科毕业生中,只有少数热门专业的起薪能超过3000元。相对来讲,博士毕业生在申请就业准证时问题不大,但找工作的范围会较窄。郑鑫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读博士也不能太“宅”,不要太过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多认识一些朋友,这对找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去留转换,个人情况各有不同?事实上,人力部的新政策,受冲击最大的是私立院校和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即便能找到工作,恐怕也只能降级申请S准证。这对未来申请永久居留权不利。而政府对永久居民的待遇也一再收紧,也令不少留学生认为留下来的吸引力不如以前。在这大环境的改变中,有留学生感到非常失望。因为当初选择来新加坡留学,就是因为听说这里欢迎移民,工作也比较好找。可是读书几年后发现,情况与听到的不一样。社会上的一些针对移民的争议言论,也影响他们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开始萌生去意。不过也有人一开始没有打算留下来找工作的,却在留学过程中慢慢喜欢上了这里。在南洋理工大学攻读金融硕士的张今,就是一个例子。来新加坡留学之前,她就职于中国的一家大银行。当初决定留学,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她就读的那个专业,是南大针对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学费要一年4万新元。但张今认为“物有所值”,她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非常实用。即将于明年四月毕业的她,没有去参加那六所中国高校在南大举办的招聘会,因为感觉不是自己的就业方向。她还是希望从事金融专业。原本有意到北京或上海找工作,不过她发现自己开始喜欢上新加坡。尽管她是北方人,但对新加坡的气候很适应,也喜欢这里的美食,如叻沙、肉骨茶、辣椒螃蟹等。虽然听一些先行一步的同学说,发出去的简历往往石沉大海,至今连一次面试机会也没拿到,不过她还是打算试一试。来自天津的张今说,父母并没有要求自己一定回天津工作。如果在新加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而且能够申请到就业准证的话,她很愿意留下来。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