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协会上月对473名会员进行有关预算案调查,47.3%的受访者表示2013年预算案对业务发展起正面推动作用,37.4%认为没有什么帮助,另有15.4%甚至称预算案中的部分措施对企业有负面影响。中小型企业协会(ASME)的最新调查显示,过半受访企业认为它们未从2013年预算案中受惠,这当中甚至有约15%的商家表示政府的一些举措对业务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协会希望政府在今年预算案中提出的新措施可以更直接地帮助中小企业,同时加强宣传力度,让企业了解如何有效寻求协助。中小型企业协会上个月对473名会员进行有关预算案的调查,47.3%的受访者表示2013年预算案对业务发展起正面推动作用,37.4%认为没起什么作用,另有15.4%甚至称预算案中的部分措施对企业有负面影响,例如政府调高外劳人头税和收紧配额。这显示总共约有52%的企业未从预算案中获益。

对去年预算案反应过半中小企业称未受惠。至于为何认为政府推出的措施对企业无补益,列首位的因素是多数计划都要求商家先支付各项开销,再填表格申请资助(64.9%),其次是审批时间长(38.4%),复杂难懂(37.7%),以及顾问咨询费高(33.8%)和审计程序既耗时又复杂(33.8%)。受访企业提出的反馈意见包括:符合申请资助的条件应更清楚和简单,以及顾问收费超过了中小企业的预算。此外,部分企业指出,一些计划带来的益处被外劳人头税上扬等政策所抵消,“成本走高的势头盖过了资助计划的帮补,所以还是回到了原点”。至于对今年预算案的期望,高达69.4%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推出更多相应措施以助招揽新加坡人才,以及降低租金(65.9%)、提高生产力(60.7%)、拓展海外市场(48.6%)和减少对外劳的依赖(39.3%)。根据调查结果,中小型企业协会总结出一份涵盖六大方面的预算案愿望清单:
第一、延长和改善资助计划。例如将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PIC)再延长两三年,简化各种资助计划的申请步骤并缩短审批时间,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点推出特定计划,加强各种新措施的宣传力度。
第二、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equity financing)以拓展新加坡和海外市场。中小型企业协会会长王崇健指出,通常银行只在购置房地产、货物、设备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对于扩大股权的融资很少或不予以帮助,希望政府与金融机构携手,提供股权融资,以助企业扩展规模,从而保持竞争力。
第三、资金帮助。为企业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员工培训提供更多资金,以及协助企业减低租金压力。
第四、人力资源协助。根据各行业人手短缺和外劳状况来制定相应政策,在一定限度内体现灵活性。鼓励新加坡公民加入中小企业。对于新加坡人无意从事的某类工作,放宽工作准证的配额。
第五、培训协助。协会希望设立一个培训中心,开设与起步公司、管理和扩展小企业业务相关的课程。
第六、培育中心。协会希望设立一个培育中心,与裕廊集团和标新局共同协助小企业和起步公司发展。

SBF调查显示去年预算案较前年帮助更大。一项调查显示,与2012年财政预算案相比,2013年预算案所推出的措施对新加坡企业帮助更大,而大型企业仍然受惠较大。根据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ingapore Business Federation,简称SBF)昨天发布的2013/14全国商业调查,有41%的受访者表示2013年的财政预算案对他们有帮助,这和2012年的34%相比,明显增加。不过,只有21%的新加坡公司表示2013年的预算案有助于节省超过20%成本,而这么认为的跨国公司、政联公司和淡联公司则达32%。这项调查在去年第四季进行,共有1014名来自各个行业的工商联合总会会员参与调查,其中属于中小企业的受访者占78%。
在商业成本方面,薪金(63%)、租金(51%)和运输费(35%)依旧是首三大影响企业盈利的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合规成本方面的开销排名第四,达30%。调查也显示,新加坡企业每四名雇员中就有一人年纪在50岁及以上,而在中小企业,这个百分比达到27%。随着外劳政策进一步缩紧,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会聘用更多的新加坡员工以及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技能,有25%和19%的受访者表示将投资在自动化和提升营运,以及外包和采用共享服务。不过,15%和11%的受访者则表示会缩小规模或搬迁到其他地方。在融资方面,有46%的受访者表示银行贷款更贵,而25%的受访者则表示为获得同样的贷款需要提供更多的抵押,相较之下,这么认为的受访者在2012年分别为39%和22%。受访企业对2014年财政预算案的首三大期望,主要集中在租金、外劳条例和外劳税上。中小型企业商务委员会则将对2014年财政预算案的建议归纳成三组,分别为寻求增长、生存和为特别需要的中小企业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