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苏文琪现是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她是唯一在学习中途获得奖学金的学生。
苏文琪之前在理工学院修读会计,在实习期间发现自己每天“困”在公司对着一堆数字和报表,她觉得很少与人交流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于是理工学院毕业后决定到大学修读中文,成为记者。
她说:“做记者可以与不同人接触,让我开眼界,最重要的是可以用我喜爱的华文与读者交流。”
她曾经在《联合早报》和《新明日报》实习,有机会到监狱、军营等“没想过可以去到的地方”,让她对记者工作产生更大兴趣。
另一名华文报集团奖学金得主赖彦志(21岁)是2008年电台1003踢馆大擂台的冠军得主,他之前在电台实习半年,并在过去两年担任兼职DJ。不久前,赖彦志在《我报》完成两个月实习,负责生活和娱乐新闻。
比较起做DJ和平面记者的经历,赖彦志说,电台DJ用比较轻松的方式与受访者和听众交流,人们对报纸的感觉则比较严肃和保守,做平面记者对他来说是一种历炼。
他说:“做平面记者不管在语言方面还是思维方面都让我更加成熟,这对以后从事任何媒体工作都会有帮助。”
赖彦志将到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修读新闻学。
昨天也有六名修读语文专业的本地大学学生获得“林金山纪念奖学金”。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叶洲瑞(23岁)是其中之一,虽然A水准成绩并不非常突出,但进入大学后,对华文的兴趣让他连续两年成为“年级最优秀学生”。他现在主修汉学,打算本科毕业后继续修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为传承中华文化尽一份力。
此外,还有14名报业控股职员和报贩子女获得奖学金,继续在初院、理工学院和大学的学业。
今年有六名学生获得新加坡报业控股奖学金,可在国内外大学学习,朝新闻工作的旅程迈进。
他们昨天从报业控股主席陈庆炎博士手中接过奖学金,其中四人毕业后将加入英文报集团,另外两人将成为华文报记者。
陈庆炎博士在致词时说,优秀记者的本质一直以来没有改变,但记者所面对的挑战已经不同。
他说,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记者要通过及时报道、深入分析和有说服力的评论满足读者的需要和要求,这是挑战之一。另一挑战是,记者必须有能力为不同媒体平台提供内容。
本文来源于: 新加坡留学网http://www.eistudy.com
新加坡旅游,机票,房产,留学,公寓等项目,详情请拨打免费热线:400-7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