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网站向来都有列出各领域的职位空缺及这些职位所需的技能,而编剧正是电玩业所需的职位之一。除了程序员与美术员外,这个行业还提供编剧、动画师、测试员等超过20种工作选择,其中许多就业机会都由新加坡中小企业创造。除了程序员与美术员外,这个行业还提供编剧、动画师、测试员等超过20种工作选择,其中许多就业机会都由新加坡中小企业创造。陈文今年起在Witching Hour Studios担任电玩游戏编剧。新加坡电玩业的许多就业机会都由这类中小企业创造。21岁的陈文杰在初级学院修读过戏剧研究,但他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电玩游戏编剧。陈文杰今年开始在新加坡一家名为Witching Hour Studios的独立游戏工作室担任编剧,负责为游戏设定故事背景、情节和对白。他说,虽然自己平时爱写奇幻故事,也爱打电子游戏,但要不是去年在一个编剧工作坊上被工作室成员发掘,“我不会意识到,其实电玩业也招聘编剧”。

德勤(Deloitte)会计师事务所针对新加坡互动数码行业进行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新加坡有342家公司从事电玩、动画相关行业,雇用超过4800名员工。从2009年到2012年间,平均每年新增约30家电玩公司,创造就业机会超过600个。在这些公司中,近七成是中小企业。报告分析指出,为了在瞬息万变的互动数码行业保持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而且这一行业的产品大多都面向全球发行,因此立足新加坡的中小企业需要招募更多的新加坡人才,以开拓国际市场。Witching Hour Studios创意总监陈正隆表示,工作室从四年前成立至今,规模已从最初的三人扩大到12人,提供的职位也越来越多样化。他说:“我们接下来要从手机游戏向电脑游戏转型,也为此增聘了3D建模师和动画师,以满足电脑游戏对图像的更高要求。”但受访业者也指出,做电玩如同拍电影,前期投入大、风险高;再加上业界水平良莠不齐,整体利润不高,这些都限制了新加坡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电玩业至今尚未充分发挥其创造就业机会的潜能。Pinata Studios美术总监伊尔萨表示,电玩业的回报周期较长,在一款游戏正式发售前,公司要熬过“只出不进”的经济紧张期。他说:“如果不是得到政府资助或是拥有雄厚的起步资金,多数小公司都要另找一个经济来源,才负担得起开发游戏的高额支出。”
只有七名员工的Pinata Studios,目前一边承接网站与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作,一边用这个渠道所得的收入来填补游戏开发的资金缺口。伊尔萨说:“我们目前只要请一名程序员和一名美术员,以后是否有能力聘用更多员工,还要看即将推出的两款手机游戏收益如何。”陈正隆认为,科技发展降低了电玩业的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但行业的整体水平却并未随之提高。他说:“约九成新加坡电玩业者都专攻移动游戏市场,但许多人只是在复制已经成功的游戏,希望搭上顺风车捞一笔。有创意的好游戏没有增加,那些创造出来的职位也成了‘虚位’。目前新加坡游戏市场需要的可能不是更多职位,而是更多真正想要做出好游戏的人才。”为了让求职者更清楚地了解电玩业的现状,全国职工总会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e2i)上周五(9日)联合电玩业培训机构MAGES和多家业者举办集讲座、咨询、面试于一体的小型职业展,吸引了近百名求职者报名参加。这些求职者大多是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不少是来自理工学院和培训机构的应届毕业生,但也有寻求职业转型的社会人。曾担任网站设计师的米歇尔(28岁)说,听过讲座后,她更清楚转行要面对的挑战,包括薪酬减少、风险提高等,但她表示:“不管成不成功,我都想去尝试追随自己的兴趣。”陈文杰原本要在今年8月前往纽约大学提斯克艺术学院(Tisch School of the Arts)就读,但为了完成新游戏的编剧工作,他决定推迟一年入学。他说:“我不能确定自己以后是否还会从事游戏编剧,但现在的工作令我充满干劲。多探索一些可能性并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