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在网上看到了署名“bittorrent”的博客,这位来自中国的男孩提到自己正在新加坡留学,并将参加青奥会开幕式演出。昨天,记者辗转找到男孩,听他讲述即将在今晚亮相新加坡青奥会开幕式现场的“中国鼓手”们的故事。
不想长大的小留学生
男孩叫薛昊天,石家庄人。记者和他约见在新加坡英华自主中学的宿舍楼内。这座始终占据着新加坡国内中学排名三甲的老牌学校,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丰富的社会活动,而闻名于世。
一个多星期前,昊天在异国度过了自己的18岁生日。青春痘让他本就有些稚气的脸更显年轻。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半大的孩子已经在新加坡独自学习生活了整整两年。
16岁那年,成绩优秀的昊天在石家庄第28中接受了前来招生的英华中学校长的测试,毫无悬念地被录取。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去,探索所有那些未知的世界。
到狮城两年,学业和拿奖学金对昊天来说游刃有余,但独在异国所遇各种生活上的困难、烦恼让他倍感疲惫。在自己的网络日志里,昊天偷偷把年龄改小了2岁,那段时间里,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不再长大”。
成为一名“青奥鼓手”
从一个不想长大的留学生,到成为一名青奥会开幕式演出鼓手,对昊天来说自己是一个非常偶然的过程。他告诉记者,半年前学校通知有这样一个演出需要征集演员,出于好玩拉着同学一起报名注册了。
昊天说,他一开始以为要给青奥会这么重要的赛事准备开幕演出,训练一定很辛苦,甚至可能要暂停学业。“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整个过程中,不断有人因为发现训练影响了正常生活而退出,此外很多人会以各种理由请假缺席训练,“除了临近开幕的几次,过去半年几乎没有一次训练有过全勤。”尽管缺训者会在随后补上课程,但这种松散的管理还是让昊天很吃惊。
训练本身也很轻松,140多人组成的鼓阵从5月中旬开始只是分队做一些基本的技能训练,一周的练习总时长不超过两个小时。一个月后他们集中到新加坡北边一个军营,以每周一次的频率进行合练。7月12日,昊天他们第一次去开幕式所在地“浮动舞台”进行彩排合练,强度同样是每周一次,直至前晚。
“我发现在面对这种事时,中国人的集体观念比外国人强很多。”除了6月份的暑假缺席几场训练外,昊天几乎连迟到都没有过。他说尽管演出是在新加坡,但他代表的是中国留学生的形象和素质,“要么不参加,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上百名“青奥鼓手”中有10余中国人
采访时听说记者是江苏人,昊天很热情地打了好些电话,专门找来了一位来自江苏的“青奥鼓手”。男孩叫陆佳杰,来自常州,纯真的笑脸以及留学的故事,和昊天都很相像。
佳杰的加入,让本来有些沉闷的采访变成了三人之间的闲聊。两个半大的小伙,总会因某个彩排细节的描述出入而展开有趣的争论,或者在回忆起某个场景时共同笑出声来。可以看出,过去半年里与青奥结缘的这场经历,对他们来说没有苦、累,只有快乐和享受。据说,在总共140多名鼓手中,像昊天、佳杰这样的中国男孩有10多个。
两人告诉记者,他们的节目名称叫做“industrial drum”,名为“鼓手”,其实击打的是一种金属制桶状物。7点半左右开幕式正式开始时,他们会躲进一个特别的暗道,然后被送上舞台后方高处的暗箱,等到8点10分新加坡国歌奏完。140个鼓手会一起从暗箱走出,在高台上灯光直射的位置,开始敲打背在身上的“桶鼓”。整个演出大约两分多钟,然后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