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学生活 老师示范如何做豆沙饼?

受新加坡文化遗产余,温中学女生向老师傅学做豆沙饼。有50多年制饼经验的老师傅陈振发(70岁)不仅为学生示范制作潮州豆沙饼,更耐心地指导她们擀面皮、添加猪油酥与包裹内馅。女生们在观摩过程中,更深刻体会了传统糕饼制作的烦琐与艰辛。黄琳颖说:“小小的豆沙饼看似容易制作,但其实要花费心思才能做得好。
    老饼家泰茂栈的陈振发师傅向加东修道院女校学生示范如何将豆沙馅包裹进面皮里。(拥有70年历史的老饼家泰茂栈前天迎来几名年轻“学徒”。这群来自加东修道院女校的学生,为了能够在今年的新加坡文化遗产节上更生动地向公众讲解本地糕饼文化,特地上门学习制作传统豆沙饼。对于黄琳颖(15岁)而言,豆沙饼始终与她美好的饮食记忆挂钩,看着越来越多老店因无人继承而走入历史,许多人将错失品尝这类传统糕饼的机会,这让她不胜唏嘘。前天,黄琳颖与同学一同拜访了老字号泰茂栈。这家原本在2011年面临关闭危机的老店,经过“面包物语”的革新后,糕饼制作引入了现代技术,却仍不失传统风味。
 
    受新加坡文化遗产余,温中学女生向老师傅学做豆沙饼。有50多年制饼经验的老师傅陈振发(70岁)不仅为学生示范制作潮州豆沙饼,更耐心地指导她们擀面皮、添加猪油酥与包裹内馅。女生们在观摩过程中,更深刻体会了传统糕饼制作的烦琐与艰辛。黄琳颖说:“小小的豆沙饼看似容易制作,但其实要花费心思才能做得好。例如,面皮要加入猪油酥才能达到酥脆口感;擀面皮也不能太用力,否则面皮容易破掉。”学生制作的豆沙饼当然不及师傅的水准,但是陈振发认为她们做得很不错。他说:“年轻人要掌握制饼的手艺必须慢慢来,但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学会。”加东修道院女校的20名学生自今年3月起访问了本地多家传统糕饼店,不仅聆听店主们的创业历程,更体验各种糕饼的制作过程。田雨(15岁)说:“我想,随着传统糕饼的逐渐消失,下一代难免会对这些再也品尝不到的糕饼产生好奇心。我们以文字记录下这些糕饼的历史,是希望即使它们失传了,但至少不会被遗忘。”
 
   文化遗产节今天开幕。今年的新加坡文化遗产节以“留给明天的回忆”为主题,今天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开幕仪式。届时,加东修道院女校的同学们将展出她们的学习成果,并向公众分享她们的“传统糕饼店之旅”。青景中学的15名学生所准备的一场传统婚礼展览,将在世纪广场展出至21日。他们作为文化大使,会向到场公众介绍本地四大种族的婚礼习俗。该校的15岁学生李怡颖说:“我们查了很多资料,发觉各个种族的婚礼习俗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尊重长辈,例如华人的敬茶仪式。”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