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孩子有什么创新值得点子获表扬就有机会当导演圆电影梦?很多的孩子还都是没上小学呢?还没开始真正的义务教育的时候,就能有这样的机会? 2012年起,德义第466座组屋的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PCF)幼稚园的幼二班小朋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制作动画片。

当问到6岁小朋友当导演行不? 很多家长也都是惊讶的,.孩子还没上小学,就有机会圆电影梦?是的,这项计划让幼稚园赢得“杰出幼稚园创新奖”的表扬奖,购买器材的资金主要来自教育部拨出的创新津贴(Innovation Grant)。那就是德义的学生他们利用积木和再循环材料等来制作人物和道具,架起数码相机拍摄,接着利用网上软件制成约1分钟的定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电影,故事内容包括建筑、城市、花园、音乐会和邻里等。当该幼稚园校长苏薇蕊(33岁)受访时说,幼稚园去年也获得津贴推行小记者计划,让学生当起小记者来更“专业”她说:“这笔津贴激发我们的教师更积极地去想创新的点子,学生也从中受益。像这两个活动就让学生更有自信,也对创作产生了兴趣。”
获得2012年“杰出幼稚园创新奖”优等奖的是Ramakrishna Mission Sarada幼稚园和黄埔第112座的PCF幼稚园。黄埔幼稚园带领另外11所PCF幼稚园,成立华文专研小组,为华文教师主办交流会、学习之旅和家长分享会等,推动学前华文教学。为此,2012年11月15日,律政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英兰妮早上走访幼稚园,听小朋友分享参与“小小制片人”的学习过程。她说创作动画片可以激发孩童的创意,让他们发挥团队精神,培养责任感。她鼓励更多学前教育中心自行推出创意项目,希望更多幼稚园能申请创新津贴,最终的目标是每所幼稚园都能从津贴中获益。
创新津贴申请逐年增加
为提升学前教育素质,教育部2008年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设立创新津贴,每个项目津贴顶限为4000元,至今已拨款150万元支持400个幼稚园创意项目。创新津贴的申请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88份倍增至今年的187份。今年,共有145所幼稚园获得津贴。获得创新奖的19所幼稚园中,有13所从创新津贴中受益。 小组代表熊俊如(42岁)说,成立小组的目的是希望引起人们对学前华文教学的关注,因为多数的学前创意教学仍以英文为主。“其实我们在申请津贴前就成立了这个小组,但所能触及的人数有限。有了额外的资金,我们能办更大型的活动,参与的教师也从40人增至150人。”教育部幼稚园大会本周举行,有23所幼稚园和九名杰出教师获得表扬.另外,70所幼稚园和托儿所获颁“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Singapore Pre-school Accreditation Framework,简称SPARK)资格,使获得该资格的学前中心总数达16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