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生世界观,淡马锡理工学院2012年11月24日开设“全球本土交流村” (Global Connect Village)是本地首个文化住宅村,提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一起生活和互相了解的机会。同时,学院同国籍或种族的学生可在交流村宿舍居住两星期,学习包容彼此文化差异,扩大国际视野。此外,交流村也设有艺术工作室、表演和展览空间、陶艺工作室等,推出跨文化学和全球公民权等跨文化课程,培养环球意识。设立交流村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世界观,让他们在毕业后,能适应日趋环球化的工作环境。交流村目前所推出的跨文化学课程,学生必须在约五房式组屋面积的交流村宿舍里住上两星期。

跨文化学课程 已有2500名学生完成
淡马锡理工学院目前有1万6000名学生,约十分之一学生为外国学生。交流村经理,同时负责跨文化学课程的讲师雅凯透露,跨文化学课程颇受学生欢迎,每学期录取500至600名学生,课程从2009年设立至今,已有约2500名学生完成课程。
淡马锡理工学院在同日举行一年一度的环球社区日,李显龙总理为全球本土交流村主持开幕仪式,随后也参观了交流村的宿舍,与居住在村里的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共同生活的感受,他们遇到的文化融合问题以及毕业后就业展望等。李总理观赏了学生呈献的多元文化表演如日本击鼓、西班牙舞蹈和Beatbox口技表演,随后李总理在个人面簿发帖说,见到学院里才华洋溢的年轻人呈献的精彩表演,令他也觉得充满活力。
总理说:“这个新的全球本土交流村有住宅设施、美丽庭院和许多共用空间。它将能促进淡马锡理工学院的本地与外国学生的互动和了解。”
近年来,随着大量外国人涌入新加坡,本地人与外国人及新移民之间的融合逐渐成了重要课题,淡马锡理工学院巫庆华认为,学生认识和尊重各国文化更显得重要。 越来越多学生将到国际公司工作,跟不同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如果新加坡青少年不学习善用全球化知识,我们国家将被淘汰出局。”
学生看法:
记者访问课程学生时,他们都表示两星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学到了很多东西。 自小在缅甸和新西兰居住的蔡欣苑(18岁)说,她在外国生活的体验,让她心态上较开放,更容易融入新环境。“像我与同学住在一起,便学会了妥协。” 父亲是华人,母亲是巴拿马人的混血儿杨咏俊(24岁)则说:“即使是同样国籍或文化背景的人,经常也有思想上的差异,所以我们要学的是平等地对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