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培养以华文思考的公共知识分子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南洋理工学院升格为大学之初,以理工科为发展主轴。到徐冠林博士接任校长后,大学一方面着重与原来的南洋大学衔接历史,另一方面准备发展为综合性大学。2003年,在大学筹办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之际,中文系的创办,是后南大对前南大有所继承的重要标记。徐冠林校长当时称之为“旗舰系”,亲自委任主任,并关注与支持中文系的发展。

 
  当时在社会的关心与期盼下,接受徐冠林校长任命,挑起创系主任担子的是新加坡南洋大学历史系毕业,在后南大中华语言文化中心担任副教授的历史学者李元瑾博士。
 
  日前,中文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礼堂,唱着《传灯》,在台上把一盏盏小灯火往下传,为今年65岁的创系主任李元瑾副教授举行了隆重而温馨的荣休会。
 
  回顾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创系之初,李元瑾副教授说,当时许多人担心学生的来源以及他们的中文基础,因为华校没有了,特选学校的中文程度有待考验;另一方面,虽然中文系重视传统学科的基础训练,但也要做出自己的特色研究。此外,南大中文系也承载历史责任与社会的期盼。因此,当时在中文系的定位和课程设计方面,她和教师们一起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
 
打造“具南洋特色”的南大中文系
 
  她说:“我们创系时也为中文系增添了关怀本土的面向,除了帮助学生打好传统汉学中语言与文学的基础,中文系也培养学生对本土华人和海外华人文化的认识,并进一步与世界华人文化接轨,使南大中文系具南洋特色。”
 
  中文系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初衷,如语言学、文学、东南亚华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与政治等课程,是为了在学术与实用上取得平衡,如当代中国的课程,能让学生拥有相关知识,无论在私人企业或公共领域都增加优势。
 
  2005年首届学生入学,南大中文系至今已走过八年岁月。当被问及该系毕业生是否达到她的期盼,李元瑾说,为时尚早,中文系还很年轻,但至少创系初期的一些担忧已经被证明是不必要的。
 
  中文系首届收生人数达70人,比原定50人多,尔后每年收生人数更超过百人,学生源不是问题。来新加坡留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文化底蕴非常足。
 
  但李元瑾坦言,在听到有人称赞学生的同时,也听到一些关于中文系学生中文程度不够好的说法。她认为,这个现象需要放置在新加坡的历史与教育体制的语境中理性看待。
 
  她说,无论学生多聪明、考试成绩多好,在语言使用与文化底蕴方面,毕竟较难和其他以中文为主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相提并论。四年中文系教育主要是要将基础知识和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后继续成长。
 
  目前,中文系毕业生无论在薪酬或就业率,都排在南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前头,不少中文系栽培的研究生也出国深造。
 
  但是李元瑾期望,中文系的毕业生除了掌握知识,务实谋生,或者钻研学术之外,也要关注社会,了解区域发展。
 
  她希望南大中文系培养的学生当中,也有能以华文思考的公共知识分子,让他们与其他语言背景的知识分子共同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互相跨越,互相学习,这样,华文知识分子的意义才不至于变得狭隘。
 
  李元瑾说:“新加坡需要有良知、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要改进所在环境。另一方面,因为新加坡的特殊教育和文化环境,我们需要关心语文和文化的华文知识分子。我期盼中文系能培养出具人文精神的人才,为新加坡社会和文化做出贡献。
 
  她也认为,只有了解本区域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宏观、更微观地去看待事物,这也是本地华文知识分子应有的特质。
 
  由于南大中文系承载历史责任,而社会对南大中文系有所期盼,李元瑾希望,南大中文系主任关怀本土。这个职务不一定须由本地人担任,“但此人应该对新加坡社会、对南大有一份了解和人文关怀”。
 
  去年中,当年与她一同创系的副主任柯思仁副教授获中文系同事推选担任系主任一职。
 
  李元瑾说,柯思仁积极参与新加坡的文化事业,热爱中文系,有奉献精神,相信在他的领导下,中文系会继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李元瑾也是南大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原主任,她卸下行政工作后将退而不休。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宏教授在她的荣休会上宣布,李元瑾受聘为特聘高级研究员。
 
  此外,李元瑾也接受厦门大学的聘请,担任兼任教授。她也受邀到北京大学参与研究计划。
 
“时势”造就南大中文系
 
  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的诞生,是一次历史机遇。中国因素的推动、新加坡经济和文化对华文人才的需求、国家语言政策改变都为中文系的成立带来契机。
 
  李元瑾说,当年创系时获得校长、院长的信任,系主任有很大自主权。许多南洋大学校友听到创办中文系的消息非常兴奋,社会大众也热心支持。其中,例如上海书局更为中文系设立奖助学金,协助及奖励中文系学生。新马院校也十分积极回应,鼓励学生报读。
 
  1994年,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在郭振羽教授和周清海教授领导下成立,中心为大学提供通识课程、中文副修课程和硕博士课程。李元瑾说,到南洋理工大学转型为综合性大学,成立中文系,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创办初期,中文系也得到外国大学协助,例如在北京大学校长的建议下,联聘著名北大中文系教授、现任中国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请他每年到南大讲学。李元瑾说:“许多学生到北大参加交换学生计划后,才知道自己多么幸福,原来袁教授在北大只为研究生上课。能请到这么著名的学者,十分荣幸。”
 
  新加坡需要有良知、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要改进所在环境。另一方面,因为新加坡的特殊教育和文化环境,我们需要关心语文和文化的华文知识分子。我期盼中文系能培养出具人文精神的人才,为新加坡社会和文化做出贡献。

  新加坡热切期盼来自中国的高素质人才,如果你对留学新加坡有兴趣,那么可以咨询意腾留学网留学顾问。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