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团支持华文教育事业

    沈颖呼吁:社团学校携手推广华族文化。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连同怡和轩俱乐部主席林清如与另两名董事会成员谢万森和许福吉教授,以及11名华文书籍奖得主在俱乐部内的先贤馆合照。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呼吁,文化和教育事业非立竿见影之事,各民间社团应更好地相互配合,为华族文化的传承及学习做出更大的贡献。社团支持华文教育事业难能可贵,也符合新加坡华族社会的特色,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鼓励更多民间社团与教育部和学校携手,推动华族文化的传承及学习。
 
    拥有百年历史的怡和轩5月5日举行第五届华文书籍奖颁奖礼,特别嘉宾沈颖在致词时说,文化和教育事业非立竿见影之事,怡和轩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在推广文教事业方面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她呼吁我国各社团组织更好地相互配合,凝聚力量,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她受访时也肯定怡和轩和其他本地社团在文化和历史整理方面所付出的心血,努力帮助年轻一代了解自己的根。沈颖解释在当年的殖民地时代,先辈们要糊口不是问题,但要争取更好的生活素质和保障只能靠自己,因此当年很多华人先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边讨生活,一边建设社会。“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刻划了我们华人南洋社会很重要的特色。这种特色并没有因为新加坡获得了独立而改变,仍是我们社会非常可贵的一种特质。”

新加坡社团支持华文教育事业

 
   沈颖:华文书籍奖鼓励学生饮水思源。因此,沈颖特别向获奖学生强调,书籍奖的价值并不在于其金钱的价值,而在于社团对该奖项的奉献及对学生的期许,鼓励学生他日要饮水思源、身体力行,继续发扬先贤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创立于1895年的怡和轩,三度迁址,目前设在武吉巴梳的会所,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文化遗产古迹,可是后来受东北线地铁工程影响,不得不将整栋楼拆掉,再按原貌重建。
怡和轩俱乐部主席林清如在追述其历史时说,社团过去百多年来与时代共变迁,同时珍惜先贤的宝贵遗产,秉承传承华族文化的精神,因此于2008年重建大楼之后设立华文书籍奖,在为国家培养双语人才上出一分力。该奖项专颁发给各所特选中学内华文表现最特出的学生,由学校推荐再由怡和轩董事部进行甄选,每名获奖学生可获1000元奖励。未来,他希望华文书籍奖能够办得更大,惠及更多人。
 
   其中一名得主,圣尼格拉女校毕业生李凯钰(16岁)认为,学习华文的机会无所不在,从音乐到电影都有,要学好华文也不在于教师用什么特别的教学法,重要的是自身的学习态度,更认为特选中学学生在学好华文、传承华族优良传统方面责无旁贷。获得今年教育部双文化课程研讨会最佳论文奖的曾靖杰(17岁,华侨中学)是另一名得主。他在颁奖礼上分享自己学习双文化的心得。他说虽然在华文华语的学习上获父母大力支持,但面对新加坡的语文环境,最初在申请双文化奖学金时还是犹豫不决。他受访时解释,虽然很喜欢华文,但担心没法应付双文化课程内容的要求,因为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不过他在接触后发现,所学的中国历史不但能与现今时局接轨,也让他看到自己身为精通双语的“环球人”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上所能扮演的角色。曾靖杰说:“在课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双文化的精髓在于‘通’,即同种求异,异中求同;在批判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将会是我接下来两年修读双文化课程的使命。”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