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大宽心!新加坡小学生也有善良日。在新加坡小学了,学习善良的话还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发言去思考这个行动。小学教会孩子什么是善良和亲切的访问。个人的良好行为养成需要一定的友善,鼓励的学生从年轻时开始,新加坡之前于2013年的5月份首次推出这个善良日,时间上指定这个作为仁慈日的二学期的最后一天。

为什么从小培养孩子的性格发展?难道性格也需要去培养?自2011年新加坡北景小学与新加坡的仁慈运动(SKM)合作,在公民教育价值上开始去重视这个感激之情在品格上的发展。那时候起,学生在自己的社区、家庭、学校或是其他的广泛区域表达了不同的恩情。通过经验的教学价值观体现,当别人帮助你的时候,比如折纸花朵作为礼物,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激之情。

传递感谢卡和分发社区卡也是属于善良卡的一种形式。在乌节路(Orchard Road)的邱德拔医院和义顺社区,当你感谢这个人的时候比如忽护士,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卡给她,以此来表达这个感激之情。在2012年的仁慈嘉年华上,学生曾经自己尝试体验残疾人的经历,怎么去挑战那些不是很幸运的社会成员。当学生们坐在轮椅上、被蒙住眼睛、试图用一只手按钮衬衫、左右移动打一场比赛等不同形式的情景时,他们会感觉到它是什么样盲目?然后教导孩子们应该怎么去真正的对待他们,而不是忽视他们或是歧视。

同时,学校提供了机会,通过父母的强化值,让家长在家加强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什么。当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子女的这个学习经验时,然后父母给孩子奖励这个冰箱贴。6周时间过去了,根据这个拿到的冰箱贴数,家长们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做了多少的善举?如果拿较早的学生则获得宾果卡,那么孩子就可以玩一些他们自己想玩的东西了。

孩子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重视的时候也是家长们要关心的话题。有的家长认为性格决定孩子的未来,这个性格是非常重要。学生自己会写信或是家长写信给学生感谢的想法,这个让双方之间感受到爱的传递。然后有的人把这个信件作为一本书去出版,再分给所有的学生。每个人都是一个例子,那么善待他人意味着什么?在新加坡,这个是每个孩子要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