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局主办第二届生物多元节,公众有机会同动物近距离接触,当局希望提高国人对维护本地生态环境的意识。在“绿化校园以促进生物多样性”计划下,国家公园局、莱佛士生物多样性研究博物馆、新加坡自然学会与“蝴蝶圈”兴趣小组的专家,将指导学生如何在校园及邻里内进行生物多样性审计。为从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热爱,国家公园局推出新教育项目,将校园转化为户外教室,鼓励学生多了解校内的动植物。在“绿化校园以促进生物多样性”(Greening of Schools for Biodiversity)计划下,国家公园局、莱佛士生物多样性研究博物馆、新加坡自然学会与“蝴蝶圈”(ButterflyCircle)兴趣小组的专家,将指导学生如何在校园及邻里内进行生物多样性审计。之后,学生依据审计结果,为学校量身打造行动计划,以扩大校园的生物多样性。这包括种植一些有助吸引野生生物的花草树木。

绿化校园以促进生物多样性”,鼓励学生了解 校园邻里动植物。今年5月,立才中学率先推行这项计划。环保学会的学生利用谷歌地图获取学校的卫星影像,再实地考察校园的地质环境与动植物种类。公园局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处长陈莉娜博士受访时说,将考察工作与学生所熟悉的高科技结合,是希望鼓励学生了解、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并思考如何扩大校园的生物多样性。
总统陈庆炎博士为纪念书册与邮票主持推介仪式。他说,新加坡在平衡生物多样性与城市发展间取得显著的进展。新加坡的花园与绿色空间营造让人愉悦且适宜居住的环境,供新加坡人在此生活、工作与玩乐。公园局推出《新加坡绿化50年》。新计划在公园局主办的第二届“生物多元节”上正式揭幕,立才中学的四名学生在现场与公众分享了他们的考察经验与心得。邱竣徽(15岁)受访时说:“我们充分利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探寻、辨识和记录身边的动植物。最有趣的是看到了一只蜘蛛在吞食猎物。如果是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可能会直接经过而没有注意到。”共有四所新加坡学校参与计划,另外三位学校是伟群小学、新加坡女子学校和莱佛士书院。生物多元节昨天在怡丰城举行,共有35所机构参展。公园局昨天也推出《新加坡绿化50年》纪念书册。书中以建国总理李光耀在1963年种下第一棵树为叙述起点,追溯新加坡过去50年来建造花园城市的过程。新加坡邮政也设计一组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的纪念邮票,邮票裹有苔藓玫瑰(moss rose)的种子,可供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