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探讨新移民社会融合课题青年种族和谐大使“以柔制刚”,历届青年种族和谐大使几乎每周都会在东南社理会会所会面,促进融合的基本原则与种族和谐的原则是相同的,就是让双方逐步由了解到欣赏再到接受。从小印度骚乱事件、反对菲律宾独立日庆祝事件到组屋顶楼涂鸦案,新加坡这半年来接二连三发生了一些社会不融合的事件,网上出现的偏激言论更是不胜枚举。顺应社会对新移民和社会融合等课题的关注提升,东南社区发展理事会旗下的“青年种族和谐大使计划”近年也将触角伸向种族和谐以外范围,开始探讨新移民的社会融合课题。去年,执行委员会与两所印度国际学校合作,举办了一个跨国籍的友谊营,拉近新加坡学生与印度学生的距离。计划负责人陈俊岳(28岁)受访时说,促进融合的基本原则与种族和谐的原则是相同的,就是让双方逐步由了解到欣赏再到接受。“青年种族和谐大使计划”是东南社理会于2002年推出的计划,每年招募新学员,主要对象为各所中学的国民教育大使,至今已培养了超过1200名。学员首先参加导入营,了解促进种族和谐的基本原则,有领袖潜质的进一步接受培训。

不主张“硬销”和谐,陈俊岳透露,约30%至40%的学员在“毕业”后仍回到社理会义务帮忙,协助年轻学员开展活动。法蒂玛(22岁,新跃大学学生)和江峻豪(18岁,淡马锡理工学院生)是其中两名,他们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加入种族和谐大使计划。身为青年种族和谐大使,两人除了协助主办各种相关活动,也适时在日常生活中改变身边人的观念。对于新加坡近日发生的不和谐事件,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观点。江峻豪说,在推动和谐方面,他不主张“硬销”,而是通过对话来促进彼此间的了解。他坦言身边一些亲友不时会冒出排外的言论。“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听他们的原因,然后反问他们是否真是这样,再提出其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