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时发出的感慨,今天,那些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在中秋佳节之时,不也是同样的情吗?他们或在国外留学、或在国外工作……身处他乡,每逢中秋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他们总有一腔解不了的思乡之情。于是,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度过这一传统节日,举办中秋晚会、聚在一起吃月饼、为国内的家人送上礼物和祝福,以抒发思念之情。中秋这一天,他们甚至半真半假地说——
办中秋讲座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王涛:英国剑桥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
2005年,从成都七中毕业的王涛前往英国求学,就读于剑桥化学工程系,本硕连读的他2009年便拿到硕士学位,今年又取得博士学位。王涛说对他自己和在当地的华人来说,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就是春节和中秋,“中秋节时,中国城都会举行很多活动,一些社团会组织聚餐、唱歌、联谊。”王涛的老家在成都彭州,谈到在家过中秋和在国外过中秋的差别,王涛认为反而在国外过中秋的氛围更浓一些。
“在家过中秋时,大家会相互拜访、赠送月饼,但真正一起坐下来聚餐吃饭在我印象中很少。而在国外我们留学生会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大家一定会在一起聚餐、包饺子,还会自己动手做月饼,虽然一些中国食品超市也有月饼出售,但很快就会卖光。中秋是个团圆的节日,对于我们这些无法回国的留学生来说,思乡的情绪也会更加浓烈。留学生的生活是很枯燥的,借此机会大家聚在一起放松交流一下。”
在剑桥,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术机构叫作剑桥东方文化协会,该协会经常举办一些讲座,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王涛正是这一机构的前任主席。“中秋时,我们协会会举办关于中秋文化的专题讲座,请来一些专家,其中也包括对中国文化研究十分透彻的外国专家,来向一些外国人介绍中秋节。例如中秋节的起源,嫦娥奔月的传说,为什么要赏月、吃月饼等……”王涛说。
身在英国七八年的王涛也随时心系故乡,08年汶川大地震后,王涛特意回到彭州,召集自己的同学在银厂沟办起一所暑期临时学校,为灾区孩子们上课。“毕业时我也有很多机会留在英国,但心里面还是有种报效祖国的情怀,所以我选择了回来。”王涛说。
我们在美国大学办“秋晚”
唐人吉:美国爱荷华大学建筑系大三在读学生
春节有“春晚”,中秋也有“秋晚”。“秋晚”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传统活动,每逢中秋佳节,学生会都会策划组织一场热热闹闹的中秋晚会,让远在他乡的留学生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能够通过这样一场晚会来共度祖国的传统节日,爱荷华大学的留学生们自然非常兴奋,也十分愿意为晚会尽一份力。
建筑系大三学生唐人吉今年即将迎来在学校参加的第三场中秋晚会。虽然不是学生会成员,所学专业也与晚会基本沾不上边,但唐人吉也常为中秋晚会的筹备帮忙。他也十分了解晚会筹备的流程,他说:“第一步是租场地,学校有大型礼堂,需要先提出申请,学校批准后就可以使用。接下来是节目的筹备,有才艺的同学可以毛遂自荐,一些舞蹈社团也会参与,有一次组织者还特意请来了一名在北美小有名气的歌手。毕竟是自己祖国的传统节日,每名留学生都想为‘秋晚’出一份力。”
爱荷华大学“秋晚”的节目也创意十足,曾出现过小提琴与古筝这两种中西方乐器合奏的大胆尝试。但令唐人吉印象深刻的却不是哪一个节目,而是晚会上穿插播放的留学生家人送上寄语的视频,这些视频令他感触颇多。“大家都是留学在外,尤其是在春节和中秋节,更是非常非常想家,因此参加中秋晚会,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唐人吉说。对于爱荷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中秋晚会这样的聚会是十分难得的。唐人吉说:“虽然大家各自也认识,但平时各有各的学业,见面的机会不多,很少有交集。通过这样的中秋晚会,也给我们中国留学生提供了一个欢聚一堂的机会,大家在一起聊聊天,也很温暖。”
最难忘第一次吃冰皮月饼
吕子安: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当代媒体实践专业学士今在ipcn国际传媒担任高级商务经理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谚语道出了中秋之夜中国人吃月饼的传统习俗。无论在哪里过中秋,人们都离不开美味可口的月饼,对于吕子安来说,他在英国过中秋最深刻的记忆便来自于月饼。“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第一次在唐人街吃到冰皮月饼,这种月饼很贵,几十磅一袋,一袋也就10个,但真的非常好吃。
吃起来凉凉的,有芙蓉、绿豆等多种口味,很有家乡的味道。”吕子安说。而这相当于几百块人民币的一袋冰皮月饼,可是吕子安和同学中秋聚餐的重头戏。“平时我们也会聚餐,但大概也就四五个人,但过节时,有的同学会带来新的朋友,聚餐的人数也增加到10个人左右。
大家以节日的名义聚在一起认识、交流,非常有气氛。”吕子安说道,“每人一道菜,厨艺好的同学也许会多做一些。但聚餐的重头戏还是冰皮月饼,大家aa制买来月饼,把10个不同口味的月饼切开,每人一小块儿,这样每种口味都能尝到。”当然,在聚餐吃月饼的时候,吕子安与同学们会看看国内的新闻,了解一下国内各地欢度中秋的情况,也会相互说一些“外国的月亮没有中国的圆”之类的玩笑。
给家人寄月饼
陈思旭:华为丹麦分公司全球技术服务部员工
张维林;陈思旭妻子,在海外陪伴丈夫
作为华为丹麦分公司全球技术服务部的员工,陈思旭已经在海外工作了4年时间,而在2012年与妻子张维林步入婚姻殿堂后,小两口更是把美满的小日子过到了国外。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陈思旭和张维林也为自己的家人准备了一份礼物。
“按照惯例,老公公司可以根据员工的需要,从深圳总部给员工的家人寄月饼,送上节日的祝福。所以我们今年也会通过公司把月饼寄给陈思旭的姥爷、姥姥。至于爸妈,中秋那天也会专门给他们打电话问候祝福。”谈到自己和老公如何过节,张维林说:“中秋那天是周一这边也不放假,晚上多做两个菜,比平时丰盛一点,就当是过节了吧。”
为了支持陈思旭的工作,张维林现在也特意前往国外,陪伴在老公身边。对此,老公陈思旭也非常感激。“可能是我现在在他身边吧,他觉得有亲人在身边过这种节日心里要好过些。以前他一个人在国外时,遇到春节、中秋、端午这些节日就会特别想家,真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那时也就是和同事一起聚餐,就当是过节了。”张维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