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满最低年限后一年内即售屋 卖新组屋屋主比率去年下降
根据建屋发展局提供给本报的数据,尽管从2008年至2011年,在直接向建屋局购买的新组屋当中,每年达到最低居住年限(Minimum Occupation Period,简称MOP)的组屋减少超过一半,由1万5343个单位缩减至6741个单位,在满MOP一年后就转手的组屋却增加超过一倍,从662个单位大幅增加至1231个单位。这意味着满MOP一年后就转手的新组屋比率从2008年的占4.3%逐年上升至18.3%。住满最低年限后一年内出售组屋的新组屋屋主比率连续四年增加后,去年首次下降,从前年最高峰的18.3%下降至11.8%。但去年这些满MOP不久就转手的组屋却是五年来首次减少,共1006个单位,占该年8528个刚满MOP的组屋的11.8%。
专家分析新加坡房产市场组屋情况
建屋局规定,向该局直接购买组屋者必须住满五年,才能在组屋转售市场出售组屋。而过去五年来一满MOP就售屋的屋主以年龄在30至34岁者居多,占三分之一,相信大部分是首次购屋者。房地产分析师认为,这类转售组屋去年锐减,主要是因为2012年的私宅和转售组屋价格屡创新高,导致一些原想卖屋提升的屋主裹足不前。博纳(PropNex)集团总裁伊斯迈指出,之前的四年由于组屋转售价格上涨超过50%,自然吸引了不少人出售原本以低于市价直接向建屋局购买的组屋,从而赚取可观利润提升至执行共管公寓或私宅。“但去年私宅价格上涨至新高,导致人们在住屋提升方面面对了一些阻力,也因此抑制了那些一达MOP后就出售组屋的转售活动。”“再加上自2010年8月起,政府规定私宅屋主须在购买组屋半年内卖掉私宅、不能同时拥有私宅和组屋,促使更多组屋屋主在考虑提升至私宅时,也希望能继续留住手上的组屋。”

欣乐国际(SLP)执行董事麦俊荣也认为,由于组屋转售价格指数去年持续创新高,加上现金溢价(Cash Over Valuation)不断上升,或多或少削弱了人们的购买能力。“况且这些刚满MOP的组屋在同区是最新的,价格自然定得较高,也因此较难售出。”德伟产业(DWG)培训、研究与咨询部高级经理李思德相信,由于转售组屋和私宅价格都居高不下,一些组屋刚满MOP的屋主可能在看到政府这两年持续增建新组屋以及推出更多执行共管公寓后,决定选择这些仍在兴建中的房子。“这样一来,他们也就不用急着出售原有的组屋,所以这类组屋去年在转售市场的供应可能就比较少,连带转售交易也缩减。”
2012年达最低居住年限后出售组屋比率下降
这个趋势与满MOP后一年内就出售的新组屋转售情况相似,显示并非更多人特意保留以低于市价直接向当局购买的组屋,转当“包租公”。德伟产业(DWG)培训、研究与咨询部高级经理李思德指出,要出租整个单位意味着屋主得有另一个落脚处,面对去年私宅价格持续攀高以及政府实行额外买方印花税(Additional Buyer’s Stamp Duty)的限制,这些屋主可能选择暂缓再置业。由此一来,出租供应减少,相关交易量自然也下降。 欣乐国际(SLP)执行董事麦俊荣也同意,租下组屋的一般是永久居民或外籍人士,虽然政府去年收紧引进外来人的政策,但效应近期才显现,所以去年的租屋需求应该不至于下降,影响交易量。
分析师看好满MOP就出售新组屋市场
新加坡房地产分析师普遍认为,组屋出租市场的兴衰涉及更多因素,较难估计今年满MOP后出租的新组屋单位是否会持续减少,但都看好今年满MOP就出售的新组屋比率依旧维持在双位数。博纳(PropNex)集团总裁伊斯迈说,虽然政府在1月份推出了新一轮房地产降温措施,提高了人们购买私宅的成本,“但一些发展商以提供折扣应对,而今年还有不少执行共管公寓项目供人们做提升选择”。麦俊荣说:“人们在决定要不要现在卖屋时一般会考虑这个交易是不是有利可图,以及他下一个想购买的产业是否还会涨价,以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仍然都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