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育幼儿园三年前创立时多使用大图书为主要教材。因为资金有限,幼儿园无法大量购买科技器材来辅助教学。为了突破教学瓶颈,园长胡韵凌(42岁)想到让学生自行创设电子图书库。这一巧思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新加坡幼儿园获得了社会及家庭发展部4000元的创新补贴。
为鼓励托儿所和幼稚园在教学上使用创新方法,为学前教育景观增添创意氛围,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和教育部2008年推出创新补贴(Innovation Grant)。
至今,已有559家新加坡托儿所和幼稚园凭借与教学法、课程、健康卫生、环境和资讯科技等领域相关的创意项目获得补贴。补贴顶限为4000元或是95%的项目经费。
四分一业者利用津贴
开发科技相关计划
去年共有208家学前中心获得资助,其中有145所是幼稚园。据了解,大部分的创新津贴申请来自幼稚园。截至去年6月,只有164家托儿所利用这项补贴。
在这些托儿所当中,四分之一业者利用这笔款项来开发与科技有关的计划。活育幼儿园(The Living Book Schoolhouse)就利用这笔津贴来购买实物投影机、幻灯机和科技学习软件等。活育幼儿园在全岛有两家中心,设有豆豆班和幼稚班,学生总人数约130人。
胡韵凌说,她最初为学生添购了许多大图书,不料教学成果不如预期中理想。由于图书字体太小,坐在较远处的孩子一会儿就失去集中力。胡韵凌考虑到现今孩子多对科技感兴趣,决定让学生自行创建电子书库。
她说:“一本大图书约80元,并不便宜。与其不断买书,倒不如开发自己的电子图书馆,学生可以无限量增加内容,书库规模也就与日俱增。他们在制作电子图书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各种不同的技能,既经济又实在。”
经过一轮讨论后,学生决定以“我的生日”作为第一本电子书的主题。他们在学习“烘焙”生日蛋糕的当儿,还学会计算和辨别形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
这本由上届幼二班学生制作的电子书,现被用作豆豆班的教材。另一边厢,幼一和幼二的学生则不断拓展电子图书的内容,除了关于与世界名胜地和水果等课程相关的内容,他们也将每次外出郊游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存入电子书档案内。
胡韵凌说,创新津贴的作用非常大,所惠及的不仅是参与该项计划的孩童,还有幼儿园今后的所有孩童。
刚在2011年成为加东培思幼儿园(Pat’s School House)校长的黄暁嬿(45岁)去年为“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Singapore Pre-school Accreditation Framework)忙碌,今年第一时间以由幼儿主导的身份解析项目来申请创新津贴,因为认为“机不可失”。
申请将在本月28日截止
她说,既然政府愿意给予业者帮助,业者就应该把握。她说:“教师执教几年后,因为日复一日做同样的东西,教学法有时会流于形式。创新津贴鼓励业者重新为教学注入新元素。”
有兴趣申请创新津贴的托儿所或幼稚园可在2月28日之前上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或教育部网站提交申请。
申请项目的创新元素、成效、在其他中心复制的可能性,以及是否能提高教育素质,将成为当局的考量因素。
新加坡留学幼儿园和托儿所的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详情可以咨询意腾留学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