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将在未来五年拨出多达1200万元,通过一元对一元方式资助社区组织为促进学习华文而拨出的款项。
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昨天出席立化小学的“母语双周”活动时宣布这个消息。
教改方向强调
创造使用华文大环境
这笔款项也是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母语教育检讨委员会报告时,宣布在未来五年为学校和推广母语学习委员会拨出4500万元的一部分。
教育部在推广马来语和淡米尔语方面也将分别拨出360万元和100万元。
傅海燕也是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CPCLL)主席,她在受访时说:“教育部在教改方向中强调的一点是要创造使用华文的大环境。我们希望把社区带入学校,通过社区和学校联办的活动,更好地营造一个生动的大环境。我们也希望把学校带入社区,也就是把孩子带进一个讲华语的大环境。”
助学校更好经营“母语双周”
她指出,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在拨款时,考虑到能否帮助学校更好地经营“母语双周”,同时也希望能够资助社区团体,让它们有更多资源进行这项工作。
谈到本地社区组织在促进学习华文的参与度,傅海燕说,文艺表演组织让学校有机会安排学生前去观赏它们的演出,并且获得热烈回响,而不少社区组织也积极前来帮忙推广华文的学习。
例如,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为鼓励学前孩童阅读中文书所推出的“我爱阅读”计划,就获得观音堂佛祖庙捐赠15万元。这笔15万元将是教育部给予一元对一元方式资助的计划之一。
据了解,教育部2004年也宣布了相同的一元对一元五年资助计划,不过当时宣布的拨款顶限是1000万元,而最终拨出的款项是800万元。
立化小学与华社自助理事会等社区组织合作主办促进学习华文的活动后,取得不俗成效。
校长傅良吉受访时说:“虽然我们有70%至80%学生的主要家庭用语是英语,不过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同学交谈时讲华语。我们的学生在小六会考华文这科的表现也有进步,近两年来取得特优的学生平均每年增加3到4%。”
为支持学校举办促进母语学习的“母语双周”,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也将推出一系列新计划,包括为小学提供读物,并鼓励学校在学生看完读物后同其他学校交换,以及在40所中学推行阅读计划,让师生上有关阅读秘诀的培训课程。
小学至初级学院的学生将有机会参加话剧坊,通过有趣好玩的方式学习华文。本地知名作家、社区组织代表和媒体从业员也将和学生分享经验,让学生对中文的使用有更深了解。
委员会也将与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晚晴园)、亚洲文明博物馆和土生文化馆携手推出“学生志愿导游计划”,让学生学习用华语带队,在加强中文的同时也对本地历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此外,一些现有计划将进一步扩展。今年参与“文化随意门”计划的学校将从去年的30所增至70所,使得这项计划的受益学生达到1万人以上。“文化随意门”计划让学生通过观赏文化表演提升对华族文化的兴趣与欣赏能力,近两年来共有50所学校的超过5000名学生受惠。
参与“驻校作家计划”的学校也将从前年的47所增至今年的55所,让多1000名学生可以上本地作家在校园内开办的“创作训练班”,至今共有3300名学生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