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法学院首批毕业生一共106人。除了4名不打算当律师的,其余都已获得律师事务所的培训合约。
本地法律界昨天迎来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的首批毕业生,业界人力吃紧的情况料会获得些许缓解。
新加坡法律教育学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Legal Education)受询时说,今年共有480名法律系毕业生报名新加坡律师资格(Singapore Bar)考试B部分的准备课程,较去年的386名来得多。
有意在本地当律师的毕业生都必须先完成这项为期五个月的实用法律课程。如此一来,最新一批毕业生将于明年入行。
人数大增主要是因为新大法学院的首批毕业生于今年毕业,一共106人。除了四名不打算当律师的毕业生,其余都已获得律师事务所的培训合约。录取人数最多的是立杰律师事务所(Rajah & Tann),达27人。
立杰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力资源的周明娴受访时说,本地法律界的各个领域一向来普遍缺乏年轻律师。原因有好几个,包括企业法律、合规和风险管理部门的扩充。
律政部受询时说,增长中的跨国和本地企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尤其是它们的金融与企业事务部门。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约800个本地律师事务所和100多个外来律师事务所,而这个行业的发展非常强劲,即使是在前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也不例外。
德尊律师事务所(Drew & Napier)董事邢舢鐥也指出:“外来律师事务所越来越多,一些本地法律系毕业生又选择出国发展,这些都是人力短缺的因素。其中最为抢手的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年轻律师。”
伊莱雅士律师事务所(Harry Elias)发言人表示,法律界人力短缺的情况主要出现在房地产,以及环境法律、调解和仲裁这几个“新兴”领域。
受访律师事务所都认为新大法律系首批毕业生有助缓解业界人力短缺的情况。
: 刘泽贤(右二)和林永恩(左二)在新大法学院首届学士学位毕业生中成绩最优异;曾丽娉(右一)和阿裕尼集选区议员毕丹星(左一)是新大首批“学士后法律课程”毕业生。(谢光凭摄)
律政部也说,新大的法律系毕业生相信会非常抢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法学院收生已经从之前的少过200人增至现在的250人。如今,新大每年也将为市场增添120人。越来越多到受认可的海外大学修读法律课程的本地学生,也在我国推出一系列措施后回国工作。
法学院最优毕业生
当初不是修读法律
昨天举行结业礼的新大法学院首批毕业生,成绩最优异的其中两名毕业生刘泽贤和林永恩,当初都不是为了修读法律课程报读新大。
两人起初报读的是工商管理课程。新大法学院在他们入学后的第二年开课,开放一些学额给现有学生修双学位。第一年成绩优异的两人,成为几百名申请者中被录取的18人之一。
刘泽贤受访时说:“我是在上了一个商业法律单元后,才发现自己在法律方面的天分和兴趣,于是决定申请双学位。”
迟发现好过没发现,刘泽贤接下来每年登上“院长名单”(Dean’s list),成为这一届最优秀的毕业生。
他表示,自己从小到大成绩其实很一般,对学业也不太认真,因为没有一个科目是他感兴趣的。直到升上大学,能够念自己感兴趣的商务课程,后来又发现自己在法律有天分,才真正得以发挥所长。
林永恩选修双学位,则因为他觉得法律对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影响,有兴趣提升这方面的了解,同时让自己未来的出路有更多选择。
他过后连续三年登上“院长名单”,毕业后和刘泽贤一样获选到高庭担任法律秘书(Justices’ Law Clerk)。只有最优秀的法律系毕业生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两人之前都不曾为毕业后找工作的问题感到担忧。刘泽贤说,新加坡正努力发展成为一个法律枢纽,开办新的法律课程增加供应,相信业界也会有相应强劲的需求。
新大在昨天和今天举行共八场毕业典礼,毕业生多达1819名,是历来最多的一届,包括一名来自信息系统系的首个博士学位毕业生。
昨天出席第一场毕业典礼的还有教育部长王瑞杰、大法官陈锡强、前大法官杨邦孝,以及环境及水源部长维文医生。维文的女儿娜塔莉(Balakrishnan Natalie)是这届法学院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