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城已启用,包括耗资5000万元打造的教育资源中心。国大将在这个中心实验先进的教学科技,再把实验成功的科技转用在国大其他校园。
国大昨天开始新学年,为欢迎大学城寄宿型学院的首批学生,国大理事会主席王玉强和校长陈祝全教授带领1000多名学生浩浩荡荡从肯特岗校园,越过衔接两个园地的学院连路(College Link),步行到大学城。这条路除了有汽车通道,还有脚踏车和行人专用道路。
第一阶段的大学城包括教育资源中心、可容纳2900名学生的两个本科生和一个研究生寄宿型学院。位于大学城内的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学园的设施也即将启用,届时有1000名研究人员将陆续迁入。另外两个可容纳1200人的本科生寄宿型学院和综合教育体育中心则分别在明年4月和10月启用。
国大也首次向媒体介绍新设的教育资源中心(Education Resource Centre)。这个24小时开放的中心有三层楼,包括课室、电脑室、讲堂、咖啡座等。
豆袋沙发、座椅、“鸟笼”、小会议室……学生可选择喜欢的方式,利用膝上型或桌面电脑进行讨论。小会议室还设有视像会议设施,可跟外国大学的学生讨论专题作业。
中心有给学生进行远程学习的“环球学习室”,可让在不同校园的学生和校外学生一起上课,甚至远程讨论。还有“积极学习室”,让学生把他们输入电脑的讨论内容,投射在课室内的互动白板上,给其他人参考。
陈祝全指出,现在的学生很熟悉资讯科技,所以大学希望运用科技营造一个年轻人喜欢的沟通环境,让他们加强小组合作,刺激创意。
他强调,国大大学城的设施开放给所有国大学生使用。预计到了稳定阶段,每天平均将有三四千名住在大学城以外的学生到这里使用设施。
国大大学城占地19公顷,陈祝全在大学城向学生致词时说,大学城是国大在搬到现址肯特岗校园后,最大型的一次扩展计划,这标志了大学对改善学生学习体验的努力。
模糊课室内外
分界线
他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大学城的设施是为了配合大学的学术项目和学生社交活动,设计时刻意模糊课室内外的分界线,让学生即使离开了课室,也能把课堂讨论带到寄宿型学院或教育资源中心。
另外,他们也在同个建筑融入不同功能,例如寄宿型学院不仅提供住宿,也有学习和进行文化活动的空间。
电脑室有约25台苹果电脑,学生可在这里进行讨论或做功课,一旁的讨论室还有白板等设施给学生练习呈现报告。
大学城还是个开放、欢迎访客的地方。陈祝全说,大学以外的企业家,还有外国来的访问教授可到这里跟学生交流,让学生习惯接触不同领域的国内外人士。
目前肯特岗校园和大学城分别有6700个和1200个本科生宿舍名额,占了本科生约三成。另外两所本科生寄宿型学院启用后,国大将能提供9100个本科生宿舍名额。国大表示,若未来两年的本科生人数维持稳定,将有约34%的本科生能寄宿在校园内。
加上大学城的研究生寄宿型学院,研究生宿舍名额则占了研究生人数的约18%。
21岁的罗汉去年参加香灰莉木(Tembusu)本科生住宿型学院试验计划,他已入住这个宿舍并担任学生助理,他一星期内就认识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朋友。他说,最期待就是上那些只开放给寄宿型学院学生的跨学科课程,这些课程让宿舍同学有不同层面的接触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