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常春藤联盟”包括八所大学: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康乃尔、布朗、达特茅斯学院。
美国开发得最早的是东北部,建立学校最早的也是东北部,因此,这八所名校全都在东北部。1870年后,东北部的各校之间开始开展橄榄球赛和其他各种运动竞赛。为了更好地开展比赛,1956年,这八所名校正式结成“常春藤联盟”。实际上,“常春藤联盟”最初是因体育而得名,不是因学术而得名。
后来,借“常春藤”做文章的就多了:什么“新常春藤”,什么“公立大学常春藤”,什么“大常春藤”……不一而足。其实,在许多人的眼中,现在的“常春藤联盟”似乎已显得有点守旧,不像“新常春藤”,如斯坦福、杜克、西北、芝加哥等名牌学府那样有锐气。
总之,从“常春藤联盟”的得名可见体育运动在美国大学有多吃香。而“常春藤联盟”各校计算AI (Academic Index,学业参考指数,一般计算公式是:最高的“高考”成绩+平时成绩+年级综合排名-编注)的公式,最初也是用来计算体育特招生的AI的。
现在,是不是“常春藤联盟”的每一所大学在招收新生时都用AI来指导自己的招生决定,恐怕倒不一定。但是,这个公式被用来计算每一个学生的AI,并且用AI来决定招收体育特招生的下限,这是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比如,2001年“常春藤联盟”各校规定的体育特招生的AI下限为169。
AI为169意味着SATⅠ和SATⅡ的各门考分都在580分(类似于150分的109分)左右,CRS是52,即排名为50%以后。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学业指数。
如果某校想招一名AI在169以下的体育特长生,该校必须将该生的申请材料拿到“常春藤联盟”招生办主任联席会议上去,作必要的说明,并且必须获得会议的批准。
除非该体育特长生非常突出,否则学校一般都不愿使自己处于“三堂会审”的境地。更何况,“常春藤联盟”之间又都是竞争对手,被对手“审问”的滋味儿,恐怕会不太好受。招收体育特长生似乎成了各学校第一位的招生工作。
首先,各学校都有主管体育特招生的主任,各个运动队的教练亲自四处寻访、面试体育特招生。其次,在一般的申请者还忐忑不安地翘首以待时——正常的录取信件发出前一两个月,就先给这些体育特长生发出试探性的“录取通知”,目的是安抚他们,稳住他们。最后,许多学校为这些体育特招生设有专门的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