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佰柱出生于韩国首尔,14岁时举家移民到澳大利亚。她在七年前来新工作,后来也修读了MBA。因MBA课程的一个创业计划作业,触动了金佰柱去思考,最后决定结合自己的烹饪兴趣及市场专长,成立了Nicky””s Kitchen烹饪教室,通过授课介绍韩国菜肴。
见到韩国人Nicky Kim,是在淡滨尼的一座购物中心内,她正在教一群小朋友做韩国菜。因为对象是些小不点儿,她选了不需他们起火动灶的的韩国寿司。
“韩国的小朋友都吃这样的寿司。小时候每逢出外野餐,妈妈都会给孩子准备寿司。小朋友,你们有去野餐吗?”
小观众们对她的开场白却毫无反应,或许本地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野餐。
这两地的文化差距,正是她设立Nicky””s Kitchen的原因。
七年前只身来新工作当市场主管
Nicky Kim有个很男性的中文名:金佰柱。她说,因为是家中长女,被寄托以重望,“佰”在韩文里是第一、最大的意思,“柱”则与汉语同义,是支柱。
金佰柱出生于韩国首尔,14岁时举家移民到澳大利亚悉尼。七年前,她任职的澳洲公司把业务扩展到新加坡,问她有没兴趣过来担任市场主管,她说:“我之前来过新加坡,对这里有些了解,当时我还是单身,可是觉得一个人在这里应该可以生存,于是就来了。”
工作几年后想改变生活,她花了两年半兼职读MBA。课程的最后作业是拟定一个创业计划,她从没有做生意的念头,可是自己的兴趣是烹饪,或许可以考虑以开餐厅或食品外卖为作业题目。
于是,她考察了本地的饮食业,配合自己的烹饪及市场专长,完成了作业。这份作业也触动她思考,或许可以回到自己的最爱——烹饪。于是她有了Nicky””s Kitchen的概念,希望通过授课介绍韩国菜肴。
负责给全家人煮食
金佰柱说,少年时期移民到澳洲,因为父母都上班,她成为家里的大厨师,负责给全家人煮食。由于妈妈是来自韩国西南部地区的美食之乡,她从小跟在妈妈身边,学会不少家常菜肴。
当上家里的“主厨”后,她不但不觉得是苦差,还越煮兴致越高;上大学时,还学会西方糕点制作。悉尼很流行意大利餐食,她也花了一些时间学习,发觉意大利菜和韩国菜有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用上很多番茄。
金佰柱说:“我真的是生来就属于厨房,前些时候到泰国旅行,竟然跑进餐馆的厨房,结果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厨房里。前些时候看到电影‘Julie and Julia’,朋友买了Julia Child的法国食谱大书送给我,我兴奋了好一阵子。现在如果回韩国探亲,也到处品尝韩国菜。想想,我们家族的其他房都做与餐饮有关的生意,唯独我们这一房没有,或许就在等着我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