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天下:中国学生和新加坡的未来

最近,本地报章报道一些家长担心,中国优秀生到新加坡学校就读会加剧他们孩子的学业竞争,把自己的孩子比下去,而且也担心孩子日后觅职时,将面对激烈的竞争。这使我联想到乌克兰黑海海滨的海港城市敖德萨(Odessa)的兴衰。
 
 
  150年前敖德萨曾经是东欧的明珠,俄国和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枢纽。它原只是一个仅有7000居民的小镇。18世纪末俄国击败西班牙,打通了从伏尔加河流域通向黑海的出海口,开始苦心经营这座海港城市。连该城的名字也取自古希腊地名,以吸引地中海的商人。
 
 
  19世纪初沙皇政府任命了法国人李奇里奥(Richelieu)做市长。这位外来人才长袖善舞,利用在政界商界的广泛人脉,筹资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并对外来移民实行宽松自由、兼收并蓄的政策,争取欧洲各国的商人前来经商。
 
 
  优秀移民作出重要贡献  
 
 
  李奇里奥最为成功之举是说服沙皇亚历山大于1819年授予敖德萨自由港的地位,从此所有货物免税免检自由出入,全市大小商店货架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名酒香料化妆品等消费品琳琅满目。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良的基础设施,自由港的政策,造就了大量商机,引来大批商人涌到此地投资做买卖。工业化的英伦和西欧对俄国谷类和原材料出口的大量需求,更使该市的转口加工贸易进入了黄金时期。  
 
 
  经济商贸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昌盛和宗教宽容。许多在欧洲各国受歧视压迫的新教徒和犹太人,纷纷移民这座城市,十来年间使该市人口翻了数倍。
 
 
  特别是以善于经商融资、注重教育著称的犹太人,一度占该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为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市中心意大利歌剧院、法国画廊、奥地利音乐厅,鳞次栉比,充满异国情调。敖德萨成了一个充满机会、令各国商家和文人雅士向往的商城和文化乐园。
 
 
  可惜的是,敖德萨的辉煌,只持续了几十年。18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大批廉价美国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开始涌入欧洲,迅速挤掉了俄国的出口市场份额,使敖德萨的转口贸易受到重创。接着,在1870年代,俄国修通了通向黑海的数条铁路,出现了其他几个黑海港口城市多头竞争的局面,抢去了敖德萨的不少贸易机会。
 
 
  心胸变狭从此一蹶不振
 
 
  更糟糕的是,在外来竞争的压力下,当地敖德萨人的心胸开始变得狭窄,一些人开始嫉妒外来移民的经济文化成就。1871年席卷俄国的排犹浪潮波及敖德萨,针对外来移民特别是犹太人的暴力冲突不幸发生了,而市政府却袖手旁观,听之任之。
 
 
  敖德萨人的错误选择是致命的。从此,种族宗教的和谐遭到破坏,外国人纷纷外迁,人才开始外流,港口不再繁华,百业终于萧条。敖德萨从此一蹶不振、渐渐沦为地图上不为人注意的一个小蓝点。
 
 
  敖德萨的兴衰史给人们的启示是,国际经济气候大环境变迁势所难免,风水轮流转,原来得天独厚的转口贸易枢纽地位并非固若金汤。我们切不可居安忘危、忘乎所以、不求进取、固步自封;更不能害怕竞争、胸襟狭窄、嫉贤妒能、排外自保。
 
 
  天下间从来没有比人才更重要的资产。只有求新求变、与时并进,以开阔的胸襟不断吸引外来人才、容纳百川,使本地成为猛龙际会的港湾、充满机遇的乐土,方可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