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创新教学——新加坡幼儿教育考察

早就听说新加坡政府注重幼小教育,为新加坡精英人才培养打好充分的基础。新东方泡泡少儿英语新加坡教育交流之行中,我对幼儿园的考察和学习让我大开眼界。不仅让我了解到幼儿园教育体制的设置体系,也发现了许多创新理念在课堂布置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 为幼儿设计的贴心机构

        在新加坡六岁以前的幼儿按照年龄有不同的机构和班级设置。机构分为托儿所和幼儿园。托儿所内主要以托管为主,不会安排具体的上课课程。幼儿园则和托儿所互补,只是设置半天2。5到4个小时的专门课程,正规的上课有老师给予辅导。很多幼儿园为了满足多元文化的要求还开设了专门的华文辅导课。在幼儿园我们看到了三种班级:豆豆班(3-4岁)、K1班(4-5岁)、K2班(5-6岁)。豆豆班的最大人数为15人,其他班级最大人数为25人。

二 充满创新理念的课程设计

        十分荣幸,幼儿园的园长亲自操刀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我们了解到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新加坡政府对于的幼儿园的教学提出了整体的指导。2003年教育部提出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六大指导纲领。具体包括:语言、数学、社会交际、艺术、身体协调和环境协调。其中语言的设计包括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幼儿园内没有正式的考试,更注重的是孩子实际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可以用语言自由的与人交流表达思想。数学方面的训练体现在搭配、对比、分拣、排序和简单的计算。社会交际能力体现在自我意识社会意识、关系管理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艺术方面包括了舞蹈戏剧、视觉艺术、艺术欣赏和意识、发现和表达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的协调十分重要。幼儿园在设计这一能力培养时从大的协调培养,例如跑步、跳高和细微的身体动作培养,如练习握笔拿勺入手。

        同时老师们时刻会提醒孩子们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生活的自我保护和树立安全意识。新加坡优美的环境是世界有名的。这个美誉的由来和他们对幼儿从小良好环境观念的灌输是分不开的。园长强调指出环境的观念小到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大到整个社会环境都是一个过程的培养。幼儿园内的教具都是老师们指导孩子们利用可循环的废旧材料制作的。幼儿园的教学十分注重和家长的交流。为此幼儿园会定期举办“开放日”,要求家长来参加,让他们亲自体会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让孩子们期待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

        新加坡的六大指导纲领和我们常说的语言教学八大智能对比,我们能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见这个国家对幼儿的教学设计一开始就很周密而完善。除此之外,对于课堂布置和教学活动组织,教育部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倡导主题教学和角落教学。主题教学从设计到实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园长和老师们需要检索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必须包含丰富的知识和内容,同时孩子们要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为了话题教学活动后期能顺利开展,老师还要确保该话题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他们对此不陌生并觉得很亲切。第二步需要根据话题来寻找资料。各种资料和数据的积累一般会花费三周的时间。老师们要以孩子们能从中学到知识为标准。第三步是有效过虑收集来的资料和数据,并在这个步骤里给孩子们加入技能的设计环节。以上内容都准备好后,进入第四步和孩子们讨论,练习。这个步骤是老师们和孩子们之间相互了解的关键过程。通过对个体差异的了解,老师们能清晰的掌握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需求。让孩子主动说出自己想要的内容。第五步是家校联合升级的一步。通知家长在家长日过来观看主题活动的开展。从中鼓励家长参与老师们的讨论。确保家长得到孩子们的第一手信息是这个步骤的目的。第六步老师们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话题能形成一个“话题包”。将不同的话题放到幼儿园每个级别的整个学期教学计划中去。最后作出一张“全期周计划表”。第七步是需要老师们和园长行动起来,根据话题来联系不同的单位和社区的支持,寻找和确认每个话题能在真实场景中得以顺利开展。例如:去动物园参观,去警察局看警察叔叔忙碌的一天等。第八步园长在一定阶段会针对这些预设的话题做调查问卷。问卷发到每个孩子家里,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来回答。第九步幼儿园需要就主题教学的话题建立相应的档案,对话题的实施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园长告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孩子不会受到伤害的前提下,让她们接近社会,体验成功和失败。最后一步当然是对整个主题教学做总体评价和结论。老师们把相关话题确定下来。幼儿园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安排一个“开放日”,让不同班级的学生看到不同的年龄的小朋友表演。把孩子们培养成主动型的学习者是整个主题教学设计的宗旨。

三 创新理念在课堂管理中的体现

        走进幼儿园最吸引我们的,除了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就是那花花绿绿的课堂布置了。仔细观察后,我发现不是剪朵花贴个小动物布置教室那么简单。通过环境的布置我们能感受到幼儿园创新课堂管理的魅力。

1. 角落教学的奥秘

        园内的每个教室都被错落有致的划分成了不同的角落。每个角落都自己的名字和功能。细心的老师们设置角落管理规定,每个角落的活动限制每次的参与人数。孩子们在课中分开进行角落活动时自然的遵守规则,佩戴上代表人数和功能的“角落胸牌”。在不同的角落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角色伴演,玩得都很开心。概括起来教室内划分的角落主要有:手工艺术角、建设角、话剧角、计算机角和写作角。

       艺术角的活动以动手绘画为主,那里摆放着一个可以循环使用的白板和各色颜料。按照每次上课的主题,孩子们可以自由在白板上绘出自己心中的图画。建设角则摆放了很多的积木和拼读。孩子们自由组合开展活动。话剧角的食物教具最多。我们观察的那天孩子们自己扮演麦当劳快餐店的售货情节。计算机角放置着两台电脑,电脑里的动画软件可以自由点击。同时为了有效控制时间,电脑的动画设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一到时间它会自动关机。写作角其实是完成当天学习内容课堂练习的地方,每次老师会选择表现最好的五个小朋友来这里做数字书写作业,等其中有人完成了后面的小朋友才有机会过来写。对孩子来说能来这个区域写作业是一件无尚光荣的事情。

2. 价值教育的点点渗透

        幼儿园课室的布置在细节中体现了对幼儿的价值教育。在K1的室内一角我们看到了以小蜜蜂为主题的价值教育宣传。内容包括诚实、善良、耐心。作为幼儿教学的老师,我们最头疼的是幼儿纪律问题,在新加坡的幼儿园我们看到了孩子都很乖,很听话。冷冰冰的班级规则在老师的巧手里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符合幼儿心理的文字表达让孩子们更加自觉的遵守班级规则。让我们一起来欣赏K2班的班级规则吧:“要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尊重班级里每个小朋友”、“小心使用教具,轻拿轻放。”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lementor not insta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