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游学,这钱花得值不值

寒假刚刚结束,学子们又回到了课堂。在这刚刚过去的寒假里,你游学了吗?
游学,是近年来冒出来的新名词,许多人也许对它还比较陌生。其实,游学就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寒暑假活动项目,既非单纯的旅游也非纯粹的留学,介于游与学之间,又融合了游与学的内容。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来说,既可以把游学当作留学的前奏,让孩子们尝试一下,判断今后是否要选择留学的道路,也可以作为出国见世面、练口语、体验生活、认识朋友的机会。游学主办机构又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所以大家在选择和甄别上还是要花点心思的。
许多家长往往把游学当作留学的前奏,让孩子出国,在领略异国风情的同时,见世面、练口语,有人估算过,游学平均每天花费达2000元以上。那么,这笔钱花得值不值呢?
游学大多以游为主
寒假之前,各大旅行社争夺出境游的学生客源便已开始,平均2000元人民币一天的消费,到底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
据一家最早推出游学项目的旅行社负责人介绍,游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著名景点游览、当地高等学府参观,还有专项课程学习等。不过,行程还是重在游览,主要目的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他们也尝试专门针对中学生,在旅途中设置一些课程,如为加拿大团设专项课程,并将团友安顿在当地的一所语言学校里,颇有些“学习”的味道。他们也承认,由于时间短、行程紧,课程只能泛泛地介绍当地的人文历史等,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真正的学习要求。
某大学学生王静说,去年寒假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Griffith大学参加了一个为期3周的游学活动,我们游学班里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我发现课堂上来自欧洲国家的同学发言非常活跃,即使发音有浓重的本国口音,他们也在课堂上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相对而言,来自亚洲的同学在课堂上以聆听为主,任教老师Christa告诉我在她执教的20年中,她认为中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对欠缺。在澳洲的3周游学中,我感到在国外如果不留心学习当地的语言,语言能力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因为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学生在感情上比较亲近,往往同住一屋结伴而行。除了课堂学习,可以说真正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因此如果你不自己主动开口说,也根本没有机会多说英语。
据了解,各旅行社开设的游学线路大多也是留学的热门国家,报名的学生大部分有留学意向。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到国外院校“考察”一番,为将来留学热身。
不要对游学抱太大希望
不管怎样,很多家长还是认为,自己的孩子除了饱览异国风光开阔眼界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目的,那就是在游学中了解一下国外的大学,为留学做准备,甚至做些有关的咨询、递交入学申请等,算是走上了留学的捷径。
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切不可对游学抱太大的希望,别指望子女在一次游玩中对留学有实质性准备。有专家认为,“因为时间短,学生是没有办法对国外大学作深入了解的,游学所能了解到的仅仅是学校的校园环境及一些浮光掠影的印象。再者,学生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积累不足,无法胜任考察的任务。”专家指出,在目前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中学生的外语水平,仅仅可以保证基本日常交流,能够自主同校方进行深度交流,详细咨询专业设置、教授人员配备、递交申请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因此,即使学生到了心仪已久的名校,也会因语言障碍导致相互间的沟通仅仅浮于表面。因此,不主张让十几岁的学生承担太多东西。“把它当作一次游玩是最符合游学本意的,就是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次。”
上海市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小陈,初三时游学英国3周。他说:“我初三毕业后参加了一次游学,寄宿在当地的英国家庭里,我每天与他们一起做家务,如修剪草坪、做饭什么的,连我的爸妈都没想到平时那么懒惰的我,在英国居然学着做了那么多事情。而在课堂上除了学英语,其余时间就是进行专题活动,或是游览名胜,或是体育运动,或是小型派对,我认为游学还是开心的。”
寒假,随学校去游学
林若川是大一学生,回忆起高中两次出境游学的经历依然兴致勃勃。与旅行社兴起的修学游有所不同,小林的修学游是由学校组织的,他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跟国外的一些高中有“姐妹”联谊的关系,一到寒暑假都有这种交流。
小林出去过两次,一次到日本,第二次到美国,尤其是去美国那次收获最大——到美国的高中听课。“在美国佛蒙特交流期间,我们就好像美国高中生一样,天天到学校听课、学习。两个星期内,我们听了美国高中的许多课程,还就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了交流,发现了中美教育的许多不同点。”小林说,美国学生普遍很自由。他对中国教育模式和升学制度也作了一次反思,回国后还把自己在美国的见闻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
小林的父亲是大学的教授,他对儿子的“反思”颇为自豪,“这说明他爱动脑筋了。我送他去游学,不为别的,就是让他走走看看想想。独生子,他走得远我也挂心,但是应该培养他自立的能力,这一开拓不得了,是国际关系哦!”林教授笑着说。
应该看到,通过学校组织出去游学的,像“进入高中课堂”这样的安排,自然比商业行程安排更侧重“学”的部分,实际的“学习”效果也会比较有保证。
游学,真能提高语言能力吗?
目前,比较热门的游学目标国,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为主,参加的学生年龄一般介于12岁到19岁之间,根据不同游学项目,年龄要求亦有所变化。
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因游学区别于留学,所以对外语水平没有硬性要求。游学的内容以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相结合,时间一般为3周左右,收费在2万到4万元人民币不等,价格也因游学的国家和项目而异。
既然对语言没有要求,家长和学生也要降低期望值,不要寄希望于很多游学广告词说的“游学一次,外语就能突飞猛进”。虽然,游学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但在两三个星期内迅速提高语言水平可能还不切合实际。关键还是要平时打好基础,而游学所带来的语言环境,即使再好,也不过是几个星期,把它作为外语学习的一种调剂或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倒更实际些。在国内学习外语,许多孩子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对外语感到兴味索然,更因感受不到外语的用途而缺乏学习动力,出趟国,让他们真刀真枪与金发碧眼的同龄人在一起实际操练一番,情况或许就会有所改变。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