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就读的中央兰开夏大学坐落在小城普雷斯顿(Preston),是一所新兴的综合性大学。她的前身是一所成立于1828年的理工学院。
我的英国老师
菲奥是教我多媒体的老师,看起来五十出头。他的特点是上课不管纪律,以至于下面的声音总是盖过了他。
他总是开着一辆奥迪100型的轿车。这种车型即使是在现在的中国也看不到多少了。大学老师的收入在英国也不算低,为什么不换辆新的呢?有一天,我碰见了菲奥,菲奥的打扮和平常随便的风格有所不同。一身黑色紧身皮衣,手里握着个摩托车头盔。这那像个老师啊,不认识的一定以为他是个“飞车党”。原来停在楼下的那辆本田750是他的啊!简直难以想象,这老师,怎么还和个“老玩童”似的,玩起的了摩托车。
其实对待工作,菲奥也是个十分严谨负责的人。
有一次,他发下来一个作业,是让大家自己去找资料,写一篇关于IPv6报告。由于那段时间忙着准备春节晚会,我到交作业的头一天晚上才临时想起。怎么办呢?IPv6压根儿就没学过,本来这种网络协议就难理解,偏偏还要去找英国资料,肯定是做不完。于是我抱着侥幸的心理,在网上找了一篇现成的文章,稍做修改,交了上去。心想菲奥是个好说话的老师,即使发现有雷同的,也不会有什么的。何况网上文章那么多,他怎么知道哪篇是哪篇呢。当批改后的作业发下来时,我傻眼了—-不及格!
下面紧接着一行评语:
“此报告来自于WWW……(网址),我给你一次机会,重新写一篇,在X月X日之前交给我。如果令人满意,最多可以给40分。”
对于一个想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说,不及格意味着什么?这一科将拖整个成绩的后腿,那么这3年的时间不就白花了。真后悔当初怎么那么糊涂。找袭就欺骗,骗了别人,更骗了自己。这是小学时就知道的道理。我很惭愧,感觉好像千万双眼睛在盯着我。真是给中国人抹黑!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这次大家都完成得不错,只不过有部份同学的报告是抄袭的,不幸的是他们抄的是我经常看的网页。这些同学食言了,因为他们在交作业时曾保证报告都是自己完成的。”(英国学生交报告,必须填写一份递交表。上面需填上递交者姓名、报告题目,以及一些相关内容。最后有一栏,是对自己报告的真实性签字。)
我感到的是一种耻辱,是自己的耻辱。我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通过考试成绩,把总成绩扳回来。
回到家,我开始重做报告,在截止日期前交给了老师,并且在考试复习时,不敢马虎半点。最后,这科成绩成了我当年六科里最好的。
我非常感谢菲奥,是他给了我机会,让我认识到了错误。
创立中国学生社团
每年刚开学不久,都有一个类似于“人才交流会”的招新活动,由学生会组织、体育俱乐部和社团通过资料和自我介绍,向会员们宣传自己,同时吸收新会员。我曾经也参加过这种活动。遗憾的是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一个中国学生自己的社团。在这儿的中国学生那么多,总要在学生会有一个代表自己,为中国学生说话的机构吧。这种责任感,便成了我们创立中国学生社团的动力。
大学里学生社团的管理是相当科学和规范的。秉着结社自由的观点,任何学生都可以到学生会来注册新社团。前提是你必须有自己的口号、纲领,以及一个起码3个人的团队。这3个人分别担任主席,财务官和秘书。此外,必须要有10名以上的会员。
成立华联社(ChineseUnionSociety)时,时间紧迫。我们都是刚刚才从国内来的,在英国哪认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呢?后来灵机一动,同班不是来了那么多同学,那不是现成的人选吗。先招来再说,以后再慢慢调整。于是走家串户,只一晚上便招收了15名会员。第二天一大早便到学生会注册。这样,社团就算是正式成立了。
大学里的社团,就像一个个诸侯国。社团有绝对的自主权。而监督“诸侯国”的则是“社委会”(SocietyCommission)。
每个社团都是自负盈亏,如果亏损太大,而无力偿还,社团就要被取消资格。因此,除了要组织社员们活动,还必须适当增加社团的收入。社团收入大致来自于以下三方面:会费、预算和自己的创收。
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学生会会敦促每个社团上交本学期的预算。预算就是每个学期每个社团搞活动的预计总开销,减去估计的收入,差就是最后此社团的预算。这笔钱是由学生会请示学校,再由学校拨款的。其中能算在开销里的有搞活动的车费、文具费等等。由于这些预算比较活,每个社团都是积极争取,多点总比少了好。
每个社团的预算要拿到会议上通过。这种形式很像英国议会的辩论。主持人把预算先念一遍,然后大家可以对其提出置疑,再由该社团负责人进行回答,直到大家没有疑问为止,再举手表决。场面经常惊心动魄,两个人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但会后他们还是朋友。在公平的环境中解决问题。有时,我真为英国这种深入人心的民主观念所感叹。
当然,预算有多有少。在第一学期里,我们社团有两百多镑的预算,而前面通过的都是只有一百多的。我想,这数目在英国人看来都不算小。而且人家操着母语,一个个灵牙利齿,要是争起来我们怎么是他们的对手呢?我们几个人坐在下面,手心直冒汗。当念完我们的预算时,主持人问大家有什么意见。也许是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外国人,“叫起真儿”来也不是对手,所以场面异常的安静。本以为能顺顺利利通过,可偏偏这时电影社团的卡尔站了起来。“我的妈呀!”我小声地嘀咕一句。心想,这下子可完了。
“我只想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们社团应该对全体学生开放,而不是仅仅向中国人。”卡尔微微一笑。
原来他并不是对我们的预算有看法,而是社团提出的纲领不符合“学生社团为学生”的要求。谢天谢地,我满口“OK”,答应了他。
运作一个社团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许多事情太具体。尤其像我们这种中国人社团,是让英国人了解我们中国文化的窗口,而且时刻还得从中国学生的利益出发,为大家多办事,办实事。
会员入会,必须交会费。会费的多少由社团自行决定,不过最少每人必须交纳1镑(学生会规定)。由于中国学生在外不容易,生活大多省吃俭用,于是我们把会费定在了最低线,1镑。起初由于社团成立没多长时间,收入主要是靠这15个人的会费。别看收了15镑,其实学生会还要扣掉17.5增值税,剩下的就没有多少了。
由于我们已错过学生会组织的社团招新活动,只好自己动手。学校挺慷慨,把上次用于招新的大礼堂借给了我们。我们把自己做的标语贴了出来,广告摆在桌上,再加上音乐,把认识的,能来的都喊了来,再让几个同学去门口当“托儿”,一下子气氛就上来了。忙乎了一上午,社团已初战告捷,会员达到七十多人了。看着大家数钱时的兴奋,我打趣地说,“现在该有钱做会员证了吧。”
短短的三个半月里,社团从无到有。从账上一分没有,到有六百多镑的盈利。从最开始的15人,发展到后来的两百多人,会员除了有华人学生外,还有意大利、罗马尼亚、泰国等国的留学生。社团办到这种地步是绝对成功的。
从此春节放假一天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不过的,对于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穷学生来讲,其意义就更不用多说了。
因为我们学校的华人学生特别多,所以我觉得十分有必要在春节的时候,给华人学生一天的假期,并且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延续下去。这种想法要是在英国被采纳,听起来一定十分的荒谬。但我认为,这不光是一天假期的问题,这关系到华人学生的权益,是否在这个学校受到了尊重。
我本以为学生会能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他们说自己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决定,于是让我去找副校长安杰拉女士。我也没想过竟然要惊动日理万机的副校长,于是有点儿犹豫。我想,为了达到目的,实现理想,即使被她给骂出来,我也要去试试。想着想着,便来到了校长办公楼。她的秘书问我有没有预约,我告诉她我只要一小会儿。秘书看了看日记本,和蔼地告诉我安杰拉非常的忙,只有在午饭过后,也就是12点半有时间。她给了我5分钟,问我够吗。我满意地回答,足矣。
12点半,我在秘书的引导下来到了安杰拉的办公室。一进屋就知道这是校长级的,和简陋的讲师办公室相比可谓之豪华。安杰拉正在屋中央的会议桌上批阅文件。进门的右手边是个透明的酒柜,里面陈列着礼品。左边墙上挂着一个大“寿”字,可见她是一个对中国还有点儿感觉的人。
“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有什么我可以帮忙吗?”
安杰拉开始发问,从她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好像都不是多余的。于是我也开门见山:
“您好!我是中国学生社团的主席。您听说过中国新年吗?我来是想代表所有本校的中国学生在那一天向您请假。并且把这个假日永远保留下去。您知道,对于中国人,中国新年就好比你们的圣诞节。很难想象在圣诞节那一天,所有的英国学生还在学校听老师们讲课,您说呢?”
我把开始准备好的一鼓作气都倒了出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废话。
安杰拉毕竟是“杀场老手”,知道我是有备而来,也不和我正面交锋。她一边记录着什么,一边对我说:
“我会在会议上和校长商量的,因为这里他说了算。等有了结果,我马上发邮件给你!”这个回答好像挺让人信服,于是我留下了邮件地址。可能是她见惯了西服革履的大人,在办公室会见一个中国学生还是头一次。所以在告别之前,她还带我参观了这层其它的校长办公室,当然只是走马观花,并没带我进去。从和她说话开始,到我们告别,仅好时4分半钟。可见这位校长在时间把握上是多么的严谨。
在春节前的两个星期,我收到了她的邮件,我的请求已被学校通过啦。
在春节那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系竟然还是上了一整天课。后来,听说别的系的中国学生都放了一天假,我心里才有点安慰。“牺牲”了我一个,幸福了千万家嘛。
由于已是毕业的最后关头,而大多数委员都和我一样,念三年级,所以春节晚会就成了我们社团的最后一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