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夜有关小留学生想明白三件事

教育成为产业,而各路英豪瞄准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这是众多中国未成年人出国念中学修语言的根本原因,也就由此产生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名称——“小留学生”。
这小留学生一词,本身就有些见鬼。詹天佑清末留美时也才十几岁,怎么没人叫他是中国最早的“小留学生”?中国每年都有和各国交换的公费中学生留学,从来不进行公开招考,怎么没人称“权力决定留学生”?八十年代就开始有公费留学生,拿着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学成不归,怎么没人叫他们“窃国留学生”?一批批中国精英考托考G考鸭,漂洋过海学有所成,怎么没人叫他们“成人留学生”?不就是一批家长花大价钱送出来的孩子嘛,为什么被打上特殊的痕迹?
想了半夜,有关“小留学生”想明白三件事,三件挺简单的事。
一、血统论是错的——废话,这血统论已经批倒批臭上百年了。是啊,是不对。可为什么一天到晚有人强调小留学生多贪官子弟,为什么总有人明示暗示小儿女出国是替父母洗黑钱?他爹她妈的钱是怎么来的,当的是清官还是赃官,关他们什么事啊。法律都不追究的事情,民心却揪住不放。
二、歧视是错的——还是废话,加拿大是个杜绝歧视的国土,中国人也知道平等公正的对待所有人。可为什么从口碑到舆论,都把小留学生和大把花钱、不事生产、坐吃山空、学业荒废甚至卖淫吸毒联系在一起?一些人有问题,不代表一类人有问题,与低龄中国留学生有关的治安案件再多,也不代表“小留学生”在集体犯罪。去靖国神社是日本人的民族习俗,那里面祭着二次大战甲级战犯的灵牌,我怎么看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不如韩国人坚决,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日本广大老百姓分得挺清楚啊。
三、谁家没有儿女——更是废话,骂人没这么骂的。可为什么对“小留学生”人们没体现出该有的关爱?没做到“幼吾幼及人之幼”?成长中不可能没情况,谁没有过青春期,谁没让老师批评过。小留学生自理能力不强,自立水平不够,是中国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国内社会各阶层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小留学生”的父母没法跟到国外,那么国内国外的其他人又做了什么?那儿出来那么多人在骂他们?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