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夏日轻风拂面,享受着缕缕明媚的阳光,舒畅的感觉随着风儿荡漾,这本身就是一种心情地释放,更何况此时此刻身处异域,正沐浴着多伦多之风,领略着她特有的风情,所有的压力和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多去享受这来之不易且短暂的美好时光。
从上海跨越太平洋,经历了12小时的飞行,我们踏上了加拿大的国土,由温哥华短暂的转机又经历4小时飞行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多伦多,抵达时已是深夜11点多。出了机场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了个深呼吸去感受传说当中加拿大格外清新的空气,同时迎面而来也是一股清新怡人凉爽的轻风。
这趟航班是上海飞往多伦多的主要航班,在机场也看到了许多推着重重行囊来自国内的留学生,由于我从事留学顾问这个职业的缘故,从他们稍显疲倦却带有欣喜的脸上使我不禁突然感慨到留学生艰辛的求学之路,远离亲友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同时也为他们庆幸跨出机场后他们也将面临一个崭新的更高的起点,他们也毕竟是无数学子中的幸运儿。
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城市、同样是陌生的感觉。透过车窗,看到一路多伦多的夜景,虽然夜已深没有了灯火辉煌,但明显感受到了她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一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一幢幢HOUSE,这是当地人最主要的住房形式。很幸运的是在多伦多第一个晚上,我们就住进了当地人的HOUSE,亲身体会了一回多伦多市民家的温馨。她们的房子都以木结构为主,一般都是一到两层,每幢建筑特色风格相当相似,但你却又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我们住的就是典型的居民房,门前有一片绿色草坪,室内的装潢考究的壁炉和宽大的地下室和厨房向我们展示了多伦多家的特色。后来我才得知一般普通HOUSE,价位在15至40万加元左右,按照目前的汇率1比6来换算,价格已经不菲了。
多伦多气候怡人,阳光空气一切都让感觉这么的舒服,想想此时此刻在酷热难当的杭州“艰苦奋战”的同事,真有些过意不去。在多伦多生活,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它便利的交通,汽车是他们最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了,路过一家汽车市场瞄了一眼二手车,发现价格真是便宜,一辆外观不错的二手车只售5000加元,难怪在国内经常听说学生买车的事。对我这些没车的旅游者和留学生来说,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了,有两路地铁线路,贯穿着多伦多,乘一趟地铁需要2.25加元,对长时间生活和学习的留学生而言,办地铁月票是最有利。在稍显冷清的地铁里,看到不同肤色的国际朋友,报以微笑,同样回过来的也是一张张善意的笑脸。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多伦多作为加拿大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中心,多伦多街头你随处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朋友,有黑人、印巴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发现人群中华人面孔也感到特别的亲切,所以这个美丽的国度几乎不存在着种族歧视,加拿大稳定政治和社会环境为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站在多伦多的著名街道YoungStreet当中,这也是世界最长的街道,南北走向,由安大略湖一直延伸至北方。欣赏着西方的建筑的文化,看着来往于身边的行人,别有一番滋味。不经意间一位外国朋友跑过来向我问路,看他肩上背着的行囊便知也是位旅行者,幸好我恰好知道,用英语指点了一二,得到非常友好的感谢声后使我得意了半天。偶有闲暇,路过商店想体会一下购物的乐趣,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满心欢喜,但一翻价目牌就傻眼了,不是太贵就是MadeinChina,这一方面可以看的出来,加拿大自身劳动力价格贵造成了她自身商品的昂贵,另一方面也感到很欣慰中国的商品到处可见。想想第一次出国总得给朋友和同事带点礼物,所以狠狠心就买了很多,买的大都是加拿大的产品,后来朋友告诉我就算你买的是MadeinChina也无所谓,其实有些是在中国自己都买不到的。
出国的任务始终是不能抛在脑后的,作为一名留学顾问,这次出访的主要任务就是参观和考察院校。我们这次出访的第一站院校是多伦多国际学院(BondInternationalCollege),它有两个校区Midland和Queenslee构成,Midland校区是它最大的校区位于多伦多城市较为东边的区域,校舍旁边主要是居民房,有些小型的超市、附近有地铁站,做地铁到市中心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我们住所离该校区也相当近,步行只要5分钟左右,9月15日早晨我们一到Midland校区,就受到校方的热诚欢迎,校方代表马不停蹄地带我们参观和介绍了学校。该校区由一个独立的200跑道操场和一个三层红色主体的教学楼房构成,但这幢建筑楼房占地面积比较大,从外面是看不太出来,到室内参观各个地方后确实觉得到比较大,这也许就是加拿大的建筑特色。教学楼里面容纳了许多教室的同时还有两个室内篮球场地、游泳池、一个像电影院一般的大礼堂和一个较大的餐厅,这一点另我觉得有些惊讶。另外该校区还有一个独特的特色就是在教学楼内装了无线上网设备,在该建筑内任何地方使用笔记本电脑可以直接上网,这在加拿大众多大学中也是为数不多的。但我们参观时发现就读的学生并不是很多,校方告之该校区是一个新校区、起用时间并不是很长,目前主要开设当地人学前教育、小学、职业培训课程和中国来访的培训项目课程,马上要组织招生的新设立的大专课程就在该校区,所以学生并不多。学院的校长和董事长也亲切的会见了我们。
下午我们来到多伦多国际学院目前主要教学校区Queenslee,位于多伦多的西北边,但也较为远离是中心,坐车约1小时时间,这一点两个校区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繁华喧闹中取幽静舒适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一到该校区,已有事先通知到的新通学生在那里等候了,我们借用了校方的会议室与目前在该校就读的十几名新通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座谈。其中也有我的几位学生,言谈中已比在一开始办留学时成熟了很多,对自己的将来的目标已经相当明确,几乎所有学生都向我们介绍了他们预科完成要进入的目标大学,有的还特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自己的课程、选课经验、生活心得和加拿大众多大学优劣特长,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我们的第二站院校乔治布朗学院。首先乔治布朗学院给我们第一感觉就是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共有三个校区分布在多伦多中心市区内,分别是卡萨罗马、圣詹姆斯和南丁格尔。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它的卡萨罗马校区,旁边有一个多伦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卡萨罗马古城堡,地铁站也就在旁边,交通非常方便,早上刚好是上课时间,去乔治布朗的学生陆续从我们身边走过,发现大部分是当地学生,这也是我所希望看到。到了校区校方对我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还特意安排了我去旁听三堂不同级别的英语课,亲身感受国外的授课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会实行小班化教学和采取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的上课方式,老师会更多给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参观学校时我更是吃了一惊,在教学楼内显得格外热闹,当地学生川流不息,参观各个地方如果不是校方的带领,我们几乎要迷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电脑阅览室、计算机房、阶梯教室、实验室各方面硬软件设施都极其完备,而且他们校区又正在积极扩建当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学校的电脑和贝尔电脑公司合作,每两年会给学校更换最先进的电脑。学校的国际学生的比例10左右,华人面孔也并不多见,所有国际学生的语言课程都在该校区就读,这一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下午,我在校方的陪同下到了另一个主要校区圣詹姆斯,乔治布朗学院的酒店管理、金融、商科和图形设计专业就在该校区,它就在多伦多的市中心,离多伦多电视塔我估计步行只需十几分钟。
我们特意挤出时间去参观了加拿大著名高等学府多伦多大学。国外大学没有任何围墙,从大街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是多伦多大学,它位于多伦多市中心,安大略省省政府旁边,它在整个加拿大学术和研究地位已是不容质疑的了。
这次多伦多旅途虽然短暂,但从工作和旅游两个角度都使我受益非浅。带着一丝丝依依不舍的眷恋,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但多伦多清新舒畅的轻风始终在我脑海里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