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概况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目录
【概况】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外交】
【马来西亚的旅游】
 

【概况】
位置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Malaysia),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马来西亚由十三个州组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连接新加坡;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亚,而文莱国则位于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间。马来西亚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马来西亚国旗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象征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政府。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英国国旗以蓝色为旗底,黄色象征国家元首,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净,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国徽国徽
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划。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又称大红花,当地人称“Bunga Raya”。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在盾徽上还绘有一弯新月和一颗14角星,新月代表国教,14角星代表各州。
国歌
《我的国家》(马来文:Negaraku)
国花
木槿花(又称大红花)Bunga Raya
国鸟
爱情鸟/犀鸟(英文:hornbill)
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约120多万。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双子塔,高达466米,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新首都:布特拉再也(布城,putrajaya)位于吉隆坡以南35公里处,总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人口约7000。
官方语言
马来语
货币
令吉 RM
人口
27170000人(2007年)(世界第43名)。人口密度:69/km2(世界第97名),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砂捞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为主,沙巴州以卡达山族为主。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自然地理
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东马来西亚为砂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线部长4192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独立日
1957年8月31日
国庆日
8月31日
灾难意识日:12月26日(2005年马来西亚政府决定设立。选择这一天作为全国“灾难意识日”,是因为马来西亚过去在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灾难的袭击。
国家格言
团结就是力量(马来文:Bersekutu Bertambah Mutu)
国家政要
国王叫米赞·阿比丁,2007年4月26日加冕;总理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Abdullah Ahmad Badawi),2003年10月就任,2004年3月连任。
简史
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1911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二次大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雪兰莪、登嘉楼以及东马的沙巴、沙捞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布特拉再也(Putra Jaya,联邦政府行政中心)。
经济概况:
上世纪70年代前,以农业经济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
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8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下滑。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马经济遭受严重打击,马货币林吉特对美元汇率下跌幅度曾达46%,股市综合指数下挫过半。1998年,马经济出现13年来首次负增长(-7.5%),失业率和通膨率上升。
1999年2月,马政府以征收撤资税取代对短期外资的管制,外资开始回流。
1991年马哈迪在位期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
【政治】
实行君主立宪制。因历史原因,砂拉越州和沙巴州拥有较大自治权。
以巫统为首的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简称“国阵”)长期执政,马来人占政治主导地位,政局稳定。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安华事件曾对马政局造成冲击。1999年第十届全国大选中,国阵虽继续保持国会三分之二以上议席,但在马来人中支持率有所下降;反对党回教党势力上升,在吉兰丹和登嘉楼两州执政。“9·11事件”后,回教党的极端宗教色彩受到质疑,处境被动。国阵在三次地方补选中获胜,凝聚力增强,执政地位得到巩固。
2003年10月31日,马哈迪辞去党政职务,副首相巴达维接任总理及国阵、巫统主席,政权平稳过渡。巴达维延续马哈迪既定的内外政策,同时加强政府机构整顿和廉政建设,强调全民分享政治权力和经济发展成果,受到民众普遍欢迎和支持。
2004年3月,马来西亚提前举行第十一届全国大选,国阵创下历届大选最好战绩,赢得219个国会议席中的199席和505个州议席中的452席。巴达维蝉联首相,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2005、2006年,马来西亚政局继续保持稳定,国阵执政基础稳固。巴达维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执政理念和风格。
宪法
1957年颁布马来亚宪法,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继续沿用,改名为马来西亚联邦宪法,后多次修订。宪法规定:最高元首为国家首脑、伊斯兰教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由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任期5年。最高元首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总理、拒绝解散国会等权力。1993年3月,马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苏丹的法律豁免权等特权。1994年5月修改宪法,规定最高元首必须接受并根据政府建议执行公务。2005年1月,马议会再次通过修宪法案,决定将各州的水供事务管理权和文化遗产管理权移交中央政府。
统治者会议
由柔佛、彭亨、雪兰莪、森美兰、霹雳、登嘉楼、吉兰丹、吉打、玻璃市9个州的世袭苏丹和马六甲、槟州、砂拉越、沙巴4个州的州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9个世袭苏丹中轮流选举产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题有最终裁决权;审议涉及马来族和沙巴、砂拉越土著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未经该会议同意,不得通过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任何法律。内阁首相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协助会议召开。
议会
也称国会,最高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2003年5月,国会通过重新划分国会和州议会选区的动议,国会下议院议席从194增至219个,除砂拉越以外的12个州议席从422增至505个。议员任期5年。本届国会于2004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大选后组成。以巫统为首的国阵拥有199席,超过议席总数的90%。反对党拥有19席,其中民主行动党12席,回教党6席,人民公正党1席。无党派独立人士1席。下议院议长丹斯里·拉姆利·雅·塔利布(Tan Sri RAMLI Ngah Talib),2004年11月22日任职。上议院有70名议员,由全国13个州议会各选举产生2名,其余44名由最高元首根据内阁推荐委任,任期3年。上议院议长丹斯里·阿卜杜尔·哈密德(Tan Sri Dr. ABDUL HAMID bin Pawanteh),2003年7月7日任职。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04年3月组成,2006年2月进行了小幅改组,共设28个部门,现任内阁成员:
首相兼财政部长和国内安全部长拿督斯里·阿都拉·阿末·巴达维(Datuk Seri ABDULLAH Ahmad Badawi),
现任总理—巴达维副首相兼国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敦拉萨(Dato’Seri NAJIB Tun Razak),
首相府部长丹斯里·博纳德·吉鲁克·东波(Tan Sri BERNARD GILUK DOMPOK)、
拿督斯里·穆罕默德·纳兹里·阿卜杜尔·阿齐兹(Datuk Seri MOHD NAZIR Abdul Aziz)、
拿督斯里·阿卜杜拉·玛·辛(Dutuk Seri ABDULLAH Mat Zin)、
拿督·迈克希姆斯·翁科里(Datuk MAXIMUS _disibledevent=”http://www.jsj.edu.cn”>www.jsj.edu.cn)公布了马来西亚部分受中国脚步认可的大学名单。
马来西亚的教育怎么样
1997 年马来西亚政府通过了《私立教育法》,为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在马来西亚有10 所高等公立大学,4 所外国大学分校, 652 所私立学院 ( 其中 79 所私立学院提供 3 + 0.2 + 1 等双联课程) .私立教育机构每年招收的学生有几十万名, 为了保障质量,马来西亚教育部成立了私立教育及国家学术鉴定局 (LAN),http://www.lan.gov.my ,对私立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学费以及师资水平进行监督和调控。
一、马来西亚公立大学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National University of Malaysia)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Universiti Malaya(University of Malaya)马来亚大学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Putra University,Malaysia)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University of Science, Malaysia)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Northern University of Malaysia)马来西亚北方大学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Universiti Malaysia Sabah(University of Malaysia Sabah) 马来西亚沙巴大学
二、国外高等院校在马来西亚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in Malaysia 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 莫那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arawak Campus Malaysia 科廷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Swinburne Sarawa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斯威本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三、马来西亚私立院校
Kuala Lumpur Infrastructure University College 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
Limkokwing Institute of Creative Technology 马来西亚林国荣大学
Multimedia University 多媒体大学
Kolej Bandar Utama 万达学院
Kolej Damansara Utama Pulau Pinang 槟城岛伯乐学院
Kolej Damansara Utama 伯乐学院
Sep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学邦国际学院
Stamford College 斯坦福学院
Sunway College 双威大学学院
Taylor”s College ,Subang Jaya 泰莱梳邦总院
Taylor”s College(School of Hotel Management) 泰莱酒店管理学院
Taylor”s College 泰莱学院
INTI College 英迪学院
Nilai College 汝莱学院
Institut Teknologi Pertama 第一工艺学院
Systematic College Kuala Lumpur 系统(Kuala Lumpur)学院
Systematic College Petaling Jaya 系统(Petaling Jaya)学院
Binary College 毕纳里学院
Help Institute 精英大学学院
Institut Putra 王子学院
Kalidon College 嘉利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Sedaya International 斯特雅国际大学学院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Technology Twintech
INTI College Sarawak 英迪(Sarawak)分院
INTI College Subang Jaya 英迪梳邦分院
INTI International College Penang 英迪国际学院
Kemayan Advance Tertiary College Kemayan ATC学院
Kolej Damansara Utama Pulau Pinang 伯乐(Pulau Pinang)分院
Kolej Disted-Stamford 立达—斯坦福学院(槟城)
Kale Tafe Seremban
Linton College 林登学院
Prime College 百育灵学院
APIIT Technology Park Malaysia 亚太科技大学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视东盟为外交政策基石,优先发展同东盟国家关系。重视发展同大国关系。系英联邦成员,与其他成员国交往较多。已同131个国家建交。
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积极推动南南合作,谴责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1998年主办了第六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保持松散的经济论坛性质,反对其发展为地区性集团。重视东亚合作,倡导建立东亚共同体。1997年主办了首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2005年底主办首次东亚峰会。积极致力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湄公河盆地经济开发合作。
积极发展同伊斯兰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关系,关注伊斯兰事务。主张伊拉克战后重建应尊重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符合伊人民意愿。在中东问题上,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不是宗教对抗,而是捍卫领土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应得到国际社会承认。2006年多次以伊斯兰国家会议组织和不结盟运动主席国身份召集会议,并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和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寻求对伊拉克问题和中东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
反对西方强权政治,反对利用“民主”、“人权”等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主张维护联合国作为国际核心组织的地位,关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2004年5月当选2005-2007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委员。2006年3月,第6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取代原来的人权委员会。马于同年5月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3年(2006~2009年)。
支持国际反恐合作,强调反恐应解决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否定伊斯兰与恐怖主义的必然联系,推动宗教和文明间对话。
在朝核问题上,认为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将危及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赞赏六方会谈为解决朝核问题发挥的积极作用。
与我国的双边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两国于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进入90年代,中马关系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丰硕成果。
两国高层互访和接触频繁。江泽民主席(1994)、李鹏总理(1990、1997)、朱镕基总理(1999)、李瑞环政协主席(1995)、胡锦涛副主席(2002)、姜春云副委员长(2002)、李岚清副总理(2003)等分别访马。马前三任最高元首阿兹兰(1990、1991)、贾阿法(1997)和萨拉赫丁(2001)先后访华。前总理马哈蒂尔和下议长扎希尔在职期间也多次访华。
2004年1月,吴邦国委员长会见来华出席亚太议会论坛年会的马下议长扎希尔;4月,马前总理马哈蒂尔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5月,巴达维总理正式访华并出席两国建交30周年庆祝活动。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一致同意推进两国战略性合作。10月,唐家璇国务委员访马,分别会见了巴达维总理和纳吉布副总理。11月,温家宝总理在老挝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了巴达维总理。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海啸灾难,马北部部分地区遭受较大损失。灾情发生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致电马最高元首西拉杰丁和总理巴达维表示慰问。中国政府和人民还向马提供了紧急救灾援助。
2005年3月,马最高元首西拉杰丁对华进行国事访问。4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南会见了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马总理巴达维。5月,吴邦国委员长对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9月,纳吉布副总理访华;12月,温家宝总理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
2006年3月,政协主席贾庆林访马。10月,巴达维总理赴南宁出席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峰会,温总理予以会见。
两国外交部于1991年4月建立磋商制度,迄今已举行10轮磋商。中方在马来西亚古晋设有总领馆,马方在中国上海、广州、昆明和香港设有总领馆。
二、双边贸易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两国签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等10余项经贸合作协议。1988年成立经贸联委会,迄已举行7次会议。2002年4月成立中马双边商业理事会。
2006年两国贸易额37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其中中方出口135.37亿美元;进口235.75亿美元。马来西亚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二大贸易伙伴。我自马进口主要商品有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零部件、棕油和塑料制品等;我向马出口主要商品有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服装和纺织品等。
马是我重要海外劳务承包市场。2003年9月,双方签署《双边劳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但迄未实施。2006年,我企业累计在马签订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341个,新签合同金额11.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41亿美元
两国金融合作成效显著。2000年,中国银行和马来亚银行分别在吉隆坡和上海互设分行。200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三、其它领域的交往与合作
两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顺利发展。1992年签署《科技合作协定》,成立科技联委会,迄已举行3次会议。双方还签署了《广播电视节目合作和交流协定》(1992年),《促进中马体育交流、提高体育水平的谅解备忘录》(1993年),《教育交流谅解备忘录》(1997年),《文化合作协定》(1999年),《中马航空合作谅解备忘录》(2002年),《空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协定》(2003年),《在外交和国际关系教育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04年)等合作协议。2005年,双方签署了《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续签了《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我在马留学生已达万人,马赴华留学生近千人。我新华社、中新社在吉隆坡设立分社,中央电视台4套和9套节目在马落地,《人民日报》海外版在马出版发行。江苏省与马六甲州、厦门市与槟城市分别结为友好省市。
双方签署了《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2006年马来华游客91万人次,我首站访马游客43.5万人次,我已成为马海外主要客源国之一。
1995年,两国互设武官处,军事交往增多,两国海军军舰多次互访。2002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过境马来西亚,与马国防部长纳吉布举行会晤。2003年9月,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梁光烈访马。2004年7月,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过境访问马来西亚,与马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会晤。马海军军舰访问上海。9月,马派员来华观摩我军事演习。2005年9月,马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12月,中方派团参加了马国际海空展。我军事科学院代表团访马。2006年4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访马。5月,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少将率团访马,双方举行了首次防务磋商。
四、双边关系中的其他问题
两国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归属问题有争议。双方多次表示,将共同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根据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积极寻求以双边友好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解决有关争议。双方还表示愿积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后续行动。
五、重要双边文件
1974年5月,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99年5月,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哈密德访华,唐家璇外长与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
2005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联合公报》。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程永华。馆址:马来西亚吉隆坡安邦路229号(229,Jalan Ampang, 50450 Kuala Lumpur,Malaysia)。办公室电话:603-21428495;21441966。领事部电话:21428585,传真:21414552。商务处电话:42513555,传真:42513233。电子信箱:CN@ TM.NET.MY
中国驻古晋总领事:谢福根。馆址: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古晋市道刚花园Lot3716-3719。电话:6-082-453344;570815。传真:570814。电子信箱:ZHICUN @ TM.NET.MY.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达图·赛义德·诺尔扎曼(DATO” SYED NORULZAMAN BIN SYED KAMARULZAMAN)。馆址:北京朝阳区亮马河北街2号。电话:65322531,传真:65325032。商务处电话:84515109,传真:84515110。签证处电话:65326544,传真:65326544。电子信箱:mwbjing @95777.com
同东盟国家的关系
马是东盟重要成员,同其他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高层互访频繁,并注意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相互协调立场。马是东盟内部贸易的重要一员,2005年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2462亿林吉特,占其对外贸易总额25.44%(马方统计数据,下同)。重视地区安全合作。2004年7月开始与印尼、新加坡在马六甲海峡进行协同巡逻,共同打击海盗、走私和恐怖活动。
与印度尼西亚同为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相互关系十分密切。2005年马印尼双边贸易额291.5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3.01%。两国在西巴丹岛和利吉丹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2002年海牙国际法院裁定马对上述两岛拥有主权,印尼对此表示接受。2005年1月,巴达维总理在雅加达出席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期间会见苏希洛诺总统,并向印尼提供了救灾援助;4月,巴达维总理出席在印尼举行的2005年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2006年1月,巴达维总理在苏门答腊与印尼总统苏希洛举行年度磋商;最高元首西拉杰丁访问印尼。3月,印尼国会议长阿贡拉克索访马。8月,印尼总统苏希洛访马。12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问印尼。
与新加坡关系密切。新是马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005年马新双边贸易额1341.6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13.86%。两国在马向新开放领空及长期供水、新在柔佛海峡实施填海工程、白礁岛主权归属、马新大桥、马在新铁路关卡迁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巴达维就任总理后,积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两国关系得到改善。2005年3月,吴作栋国务资政与巴达维总理就双边关系问题再次在马举行会谈。4月,纳丹总统访马。同月,两国就新在柔佛海峡填海问题签署协议。6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安全会议。9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2005年度东盟100领袖论坛”并演讲。11月,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贾古玛访马。2006年1月,最高元首西拉杰丁访新。
与泰国关系良好。2005年马泰双边贸易额516.1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5.33%。2006年7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赴泰国出席马泰边境委员会会议。
与菲律宾关系总体良好,但双方在沙巴领土主权问题上存在争议。两国关系也曾因马“安瓦尔事件”、菲在马非法移民等问题受到过影响。近年来,马为菲政府和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和谈积极提供协助。2005年3月,菲外长罗慕洛访马。
与文莱同文同种同宗教,双方关系十分密切。两国有林梦主权归属和专属经济区重叠问题,同意协商解决。2005年8月,巴达维总理访问文莱。2006年8月,巴达维总理与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举行第十届马文双边会议。11月,最高元首西拉杰丁访文。
重视发展同印支国家关系。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加入东盟后,马与四国往来有所增多,并逐步扩大在中南半岛的投资和贸易。2005年12月,巴达维总理与来马出席东盟系列峰会的缅甸总理梭温举行双边会谈,敦促缅政府加快国内民主进程。2006年3月,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访马。11月,老挝总理波松访马。
同英国的关系
马曾是英国殖民地,后加入英联邦,并与英同为“五国联防安排”成员,双方关系密切。80年代初马收购英资企业导致两国关系趋于冷淡,后虽有所回升,但仍时有摩擦。1995至1996年间,马哈蒂尔总理三度访英,两国关系有了较大改善。2005年3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英。9月,巴达维总理赴英国伦敦出席大马全球促销巡回发展会并发表演讲。2006年7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英。
同日本的关系
两国经贸关系密切。日是马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主要贸易伙伴,也是向马提供贷款最多的国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马哈蒂尔总理就提出向日本学习的“向东看”政策,旨在通过引进日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快马来西亚的经济建设。2005年,双边贸易额1129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11.67%。2005年5月,巴达维总理访日,双方同意于年底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2月,马与日本签署两国《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成为继新加坡和墨西哥之后第3个与日本签署此类协议的国家。2006年5月,巴达维总理访日。6月,日本明仁天皇访马;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日。
同美国的关系
美近年来一直是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外来投资者。2005年,马美双边贸易额1609.5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16.63%。1999至2003年6月,美对马协议投资额累计为50.74亿美元。两国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矛盾较深,双边关系曾因“安瓦尔事件”受到一定影响。“9·11”事件后,美出于国际反恐合作的需要,重视马在伊斯兰国家中的特殊作用,两国政治关系有所改善,反恐合作加强。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2006年1月,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访马。2月,巴达维总理访问澳大利亚。3月,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马。5月,巴达维总理访问牙买加。6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马;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问印度。7月,东帝汶总理奥尔塔访马。8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马。9月,巴达维总理赴芬兰出席第6届亚欧会议,赴古巴出席第14届不结盟运动峰会,赴美国出席第61届联大。11月,巴达维总理访问巴基斯坦。12月,巴达维总理访问委内瑞拉。
2020宏愿
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马哈蒂尔提出了2020国家宏愿的计划。马来西亚要在2020年发展为先进国,他希望人民们都能同心协力,不分种族的达成这宏愿。
【马来西亚的旅游】
沙巴
沙巴可以是马来西亚深藏未露的绝妙旅游地,见识了沙巴,你就会惊讶马来西亚丰富的旅游资源。世外桃源邦咯岛(PangkorLaut)寻找小丑鱼。
在马来西亚的邦咯岛(PangkorLaut)上,你只要潜入蔚蓝的海里,慢慢靠近大片的白色珊瑚和色彩斑斓的海葵,尼莫和他的朋友就会热情地欢迎你。
生活在马来西亚婆罗洲的普南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生活在热带雨林里,保持着许多有趣的风俗传统。
马来西亚的风格就像这儿的天气——热情。无论是看到一张张友善的笑脸,听到一句句浓浓的马来音普通话“你好!(Apa khabar?)”
亚庇是马来西亚沙巴的首府。在砂捞越里有个叫“古晋”的城市。在马来语中,“古晋”(Kuching)。
中国人来,马来西亚不是个陌生的国度。尽管是异域,但随处可见的华文招牌以及通用的广州话,会让来自广东的我们产生了在省内某个都市观光的错觉。
槟城,当年英国商船来此躲避风浪的时候,他们给这个美丽的海岛起名为乔治市,华人则称之为槟榔屿。这里最让人着迷的是各种文化的交融聚集,既有南海姑娘的轻柔韵律,也有安娜与国王的感伤情怀。即使你没有出境游的经验,即使你外语只会yes,bye-bye,thankyou,槟城依然。
砂捞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分散着27种部落民族,是一个多文化的地域。在沙捞越,每公顷的树林种类比整个北美洲还多,一棵参天大树上有上千种昆虫。
吉隆坡的夜生活充满动感,到处是多姿多彩的娱乐,爵士乐、乡谣和西方音乐萦绕酒吧、的士高舞厅,一派大都会的繁华景象.。吉隆坡住宿选择相当多,高档的诸如马来王宫风格的伊思塔那大饭店,机场附近的高尔夫休假区等,主要供游客和商务客人使用。在吉隆坡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名菜,除了马来菜、中国菜、印度大餐、西餐外,还有巴基斯坦餐饮和日本料理。吉隆坡各种商品荟萃,从古董到最具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从世界名牌时装到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
云顶(Genting Highlands)高原是马来西亚新开发的旅游和避暑胜地,位于鼓亨州西南吉保山脉中段东坡(蒂蒂旺沙山脉),吉隆坡东北约50公里处.
在首都吉隆坡,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位于市中心丹也大楼面的国家清真寺(Natlonal Mosque),以独特的现代设计表达出传统回教的艺术,装饰和设计都十分精美,最大特色是伞形的屋顶,象征一个独立国家的抱负.
吉隆坡是世界上节假日最多的地区之一。在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的节日是当地进行重大庆典活动的日子,圣诞节也是全国性的节假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节在这里更是热闹非凡.
吉隆坡是一个硕大无比的“世界建筑博览馆”,外形别致风格各异的建筑遍布全城。
马来西亚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阳光充足,气候宜人。
马来西亚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特别是各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响尤为深远。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特色.
马六甲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六甲河穿城而过。该城始建于1403年,曾是马六甲素丹国(满剌加王国)的都城。从16世纪起,历受葡萄牙、荷兰、英国的殖民统治。数百年来,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暹罗人及爪哇人相继来到马六甲,经过长期的交流,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汇成特有的文化风貌。这里有中国式的住宅,荷兰式的红色楼房和葡萄牙式的村落。市内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较好,街道曲折狭窄,屋宇参差多样,很多住房的墙上镶着图案精美的瓷砖,木门上装着瑞狮门扣,窗上镶龙嵌凤,古色古香,处处显示出马六甲这个历史古都的独特风貌。
青云亭
青云亭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中国庙宇,位于马六甲市西南,始建于1645年,后经重新装修,成为一座用马来西亚楠木建造的木结构庙宇。门口的匾额上写着“南海飞来”四个大字。庙内主要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因此也称“观音亭”。
青云亭是优美的中国式建筑的典范,庙堂里陈设的木雕和漆器,全是从中国运来的精品。寺内只有一块石碑,上面铭刻着纪念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于1406年访问马六甲的事迹。郑和是到达马六甲最早的中国人。
寺内香火甚盛。庙门口有一金色的狮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狮子的头顶部,金色已脱落,原来信徒们认为走过狮子身旁,抚摸它们的头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中国山
中国山又名三保山,是马来西亚为纪念中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命名的。此山位于马六甲市郊。关于中国山,流传着“一位中国公主和一口神奇的井”的故事。相传在15世纪60年代,马六甲的统治者是一个年 轻而聪明过人的苏丹,曼斯国王。有一天,一艘中国船驶抵马六甲,船的内部到处插满了金针,船长给苏丹送去一封信,声称他奉中国天子之命诏告苏丹 “每一根金针代表我的一个臣民,要是你能数得清有多少根,你就会知道我的权力有多大。”苏丹接到信后,派了一艘船去送回信,船上装了好几袋谷米,信中道“要是你能数得清这艘船上的谷米,你就能准确地猜到我有多少臣民,也就会知道我的权力有多大。”
荷兰红屋
跨越马六甲河桥,到了河的东岸,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整洁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红色的钟塔和维多利亚时代所建的喷水池。广场周围都是荷兰式的红色建筑物。面广场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就是古老的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它建于17世纪,是东南亚地区现存的最古老的荷兰式建筑物。300多年来,它一直是政府机关所在地,直至1980年才改为马六甲博物馆。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有厚厚的红砖墙,笨重的硬木门,门前是宽阔的石级。馆内保留了马六甲各个时期的历史遗物,包括荷兰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纪以来的服装,马来人婚嫁服饰,金、银、珠宝手工艺品以及在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类古代船只的图片等。馆内还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钱币和邮票。
葡萄牙城山
在马六甲市西南,接近马六甲河口,有一座山,是马六甲苏丹拜里米苏拉将中国明成祖赠送的金龙文笺勒石树碑之处,明成祖曾封此山为“镇国山”,后名圣保罗山。山的东南麓有一座“没有墙的城门”,那是马来西业历史遗迹。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