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新加坡地狭人稠、自然资源缺乏,为什么水平还较高呢?
答:
首先是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南端。马六甲海峡想大家并不陌生了吧,那是西太平洋(东亚和东南亚大部)与印度洋联系的必经之路啊。我国早在汉代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我国东部沿海出发,经东南亚和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抵达印度和中东地区。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同时,也间接了促进马六甲海峡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主要的是近代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殖民统治,间接的开发了当地经济。
我们知道,殖民者的统治是很贪婪很血腥很无耻,但是他另一方面间接的瓦解了当地落后的部落文化和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带去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比如种植园经济,以及后的机械生产等。新加坡虽然国小,但是也在殖民统治的时期接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英国,将其战略位置看得很重,苦心经营多年,二战时期日本进攻东南亚时,英国还称新加坡为要塞,打算决战的。
当时殖民者在东南亚开发的有橡胶、香料、森林等,后期还有石油和各种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不并不是在东南消费,而是运往欧美,这些就间接的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往欧洲则必然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大量船只的补给便成为了问题,也成为了商业契机。而且这种契机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我们国家从中东购买的石油,则必然从马六甲海峡过路。
新加坡抓住了机会,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实行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包括出口加工等经济。简单的说,过路费和服务费就让他赚翻了。
新加坡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
当然新加坡的崛起还有一个历史机会,也就是差不多在新加坡独立的同一时期,世界经济发生了变革,由于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发达国开始在全球重新配置生产力要素,简单的以制鞋业举个例子,制鞋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即劳动投入越多产量越大,但是欧洲的人力成本越来越贵,而东南亚则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所以欧洲人到东南亚建厂,以期降低成本,然后再把鞋运回欧洲销售(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也是这样的),当然还有很多产业。亚洲四小龙抓住了这一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获得较大的成功。当然,过分依赖外资和外国市场,给后来东南亚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