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敦刻尔克》中,从普通士兵到新兵蛋子再到救援民众、军队军官,一群鲜活的生命跃然银幕,令人十分震撼。
该影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就是月光石号船长道森,这位老船长的大儿子是英国空军,入伍参战三个月后就不幸牺牲。
可他依然在听到号召后带领二儿子率先参与撤退行动,驾驶游船驶入战区。老绅士沉着、冷静、睿智、善良,简直是英国绅士的典范!
而在二战时期德国军队轰炸伦敦时,整个伦敦地区的居民也并未因此而慌乱不堪。人们逃避轰炸,依然衣着整洁,神情镇定,仿佛战争离他们很远似的。
男人们保持绅士的风度,彬彬有礼地给妇女们让道……这都源于英国的绅士教育传统。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英国人的绅士教育。
英国的绅士教育开始于17世纪晚期,即便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一绅士传统依旧被英国人所重视。
英国大教育家洛克,也即“绅士教育”倡导者,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绅士:
“我觉得每个绅士(每个留心儿子的教育的绅士),他为儿子所求的事情,除了留给他财产以外,都包括(我假定)在四件事情里面,就是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可想而知,培养绅士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英国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绅士,不论贫穷和富裕,都会严格要求孩子。
在英国家长看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家庭的中心,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绅士教育从教育孩子独立开始
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父母很少怀抱孩子,让孩子自由爬,随意玩耍。当孩子会行走以后,父母会让他们踉踉跄跄地跟在后头。
如果孩子摔倒在地,父母也不会立即将孩子扶起来,而是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站立起来。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单独的房间里睡眠。
孩子还只有一周岁至一周岁半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独立进餐。父母会时常鼓励孩子吃各种食物,如果孩子偏食、挑食严重,父母便会把食物收起来,因为这样做能够避免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等习性。
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这一点,西方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英国的学校的思想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的课程来实施的,其课程叫做PSHE(即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
学校教学大纲上说这门课的目的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生活技能、表达能力、学习新知识、思考能力、与人相处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根据英国“国家课程”的规定:正确使用物质财富、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安全、锻炼身体、食物和营养、个人卫生,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环节和自然因素等,都是这门课程的内容。
学校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制定的校规,也被列入了PSHE课程的内容之中。比如,在教室和学校内尊重他人,以礼相待;
此外,英国学校的素质教育中也同样包含了受挫教育: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这些名牌公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
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孩子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校方有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
学校还要求学生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开窗就寝。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和精神素质。
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
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英国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爱德华·伯曼说:“绅士精神应该包括骑士般的勇气、公共服务意识、永远不变的谦恭礼貌。”时代在变,不变的是英国的“绅士教育”传统,它将会继续延续下去。
留学找意腾
长按下方二维码
联系意腾教育资深顾问彭老师
征服你的星辰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