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饱受逅病,是因为做不到这一点!

 

确实,中国的教育的最大优点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理论知识世界一流,模仿能力也很强,正如中国的盗版在世界上出了名。

 

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太差了。最典型的,中国14亿人口“土生土长”拿诺贝尔奖可以说是没有(中国人倒有几个,但都是后来在其他国家深造后所取得,我不否定有中国教育的因素在里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中国人不是不善于创新,而是中国教育缺少创新的因子。

 

 

经济的竞争最终是创新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是教育的竞争。

 

那么问题来了,创造性从哪里来?孩子创新力如何培养?中国又有何种经验可供借鉴?


创造性从哪里来?我认为有三个基本元素,那就是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新加坡人的创新能力极强,以狭小的国土面积,资源贫乏的情况下,数十年间跻身世界金融中心,吸引世界各地巨头汇集于此。无不说明,新加坡拥有巨大的创新能量。

 

 
教育中埋下的创新种子
 
 

 

一直以来,新加坡非常重视将创新因子植入教育工作中,以精英教育体制为基础,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成为全方位国际一流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 以人为本

 

新加坡教育从来都是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通过展现让学生更加自信。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就是新加坡最大的资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新加坡深知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学校也希望每个孩子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自己,找准自身的优势,并把优势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成为为理想不懈奋斗的动力。

 

 

 

创新,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关键词。为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强国,新加坡教育部一直强调创意教学,追求创新和改变,这从这些年来新加坡的教育改革中就能得到体现。

 

最典型的例子,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选择最优秀的学生,全额资助他们去世界顶级学校读书,毕业后回国,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实践之后,进入公立学校,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与中国寒窗苦读十二载待高考不同,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分为四个阶段:小四分流、小六会考、中四毕业、A级统考。

 

此分流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每次分流会依据学生自身水平,分别有开设不同的课程班,不同的升学途径。此教育制度致力于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因材施教,使学生发挥自身个性化潜能,培养终生学习的热忱。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

 

新加坡一向重视道德教育,在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内容具体,注重实效。这也是新加坡社会稳定的原因所在。

 

 

 

在新加坡很少发生教师资质不全、虐待学生现象。新加坡政府设有专门的教育监管部门来负责对学校、校长、教师、课堂教学进行严格评估。

 

确保学校教育环境以及教师的素养足够优秀,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才能足够优秀,这也是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创新能力始终保持在世界前沿的原因之一。

 

热门文章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